第(3/3)頁 只可惜,董天寶連一個字都沒有看…… 四本易經(jīng)很快就被小梅帶了出來,這是一本僅僅一指厚的書籍。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左舟就嘆了口氣,像這種博大精深的書籍,竟然只有這么薄,話說這丫頭不會是圖便宜才買的吧! “唉?你這易經(jīng)竟然這么厚啊!”張君寶感嘆。 左舟(⊙_⊙)? 張君寶注意到了左舟的表情,有些詫異,“你不知道?” “我該知道什么?” “易經(jīng)其實包括三部,《歸藏》《連山》《周易》,其中前兩部已經(jīng)失傳了,所以現(xiàn)在易經(jīng)普遍指代的都是《周易》,只是這《周易》中所記載的東西雖然博大精深卻又太晦澀難懂了,所以一般易經(jīng)都是將原本內(nèi)容照搬出來的,這就造成內(nèi)容無比壓縮,壓縮到若沒有很深的學識根本看不懂的程度。像這一本的厚度,恐怕是某個飽學之士的注釋版吧!” “飽學之士?”左舟樂了,“若真是有名的飽學之士,恐怕早就被瘋搶光了吧!” 張君寶愣了一下,好笑的點頭,“確實是這樣。” 左舟看看小梅,“剩下的錢呢?你是不是又挑了最便宜的?” 小梅捂緊荷包,“咱倆誰跟誰,我先幫你保管著錢。嗯,這個最便宜,還最厚,那肯定是說的最多啊,我們哪有時間去猜易經(jīng)的內(nèi)容,當然是挑最簡單易懂還解釋多的。” 西門公子哈哈笑著,“平時看著挺聰明的,怎么在關(guān)鍵時刻冒傻氣呢?易經(jīng)太過深奧,其中的精深之處是公認用普通白話沒有辦法形容出來的。所以那些有名的注釋者多數(shù)都用各種流派的精髓來側(cè)面注解,至于那些用白話來解釋的,則被認為是價值不高的。而書籍的珍貴程度可不是看紙張厚不厚,而是看其中的知識是否豐富。” 小梅眨眨眼,低頭看看那本易經(jīng)封皮,“這個注釋者還是翰林院的大學士呢,應(yīng)該不差的……吧?” 左老漢捂臉,“傻丫頭,翰林院里大學士一磚頭能砸死三個,跟打水漂似的,他們的注解有什么珍貴的?” 小梅苦著臉撅著嘴,表示自己很無辜,一定是書店老板的鍋。 左舟開心的欣賞著小梅尷尬的表情,一點幫忙解圍的意思都沒有,嘿嘿,就是玩兒! 接著瞄了一眼那封面上的注釋者姓名,“嘶!原來小丑竟是我自己嗎?” 翰林院大學士·黃裳!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