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以格立為首的國內廠商,在家電行業掀起的腥風血雨尚未徹底消散,另外兩則來自國內的消息,又先后引發了行業的震動。 而這兩個行業,自然是楊明布局已久的光刻機以及內存條行業。 92年八月,在剛剛由精密研究所正式更名為華榮高科的當天,董事長任繼憲方面宣布了一條消息。 那就是經過足足七年的努力,華榮高科不但已經攻克了165納米這個困擾芯片光刻技術多年的極限點,而且一下將光刻精度提升到了60納米! 聽到這個消息,國內很多科學方面的專家就第一個跳出來表示這不可能。 畢竟別說據他們所知,即便是如如西門子,高通等等國際光刻巨頭,目前都仍舊卡在165納米關口這點,就說技術規律…… 即便攻克了165納米,納米接下來按理也該攻克140納米,115納米…… 循序漸進。 一下就將精度提升一百多納米,達到60納米…… 這簡直不科學! 也是因此,不知道多少科學家聯名上書,要求華榮高科公布相關論文,以證實技術的切實性。 山呼海嘯般的質疑和呼吁,不但讓華榮高科方面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同時更讓不知道多少對楊明心懷不滿之人暗自幸災樂禍,心說讓你丫狂,現在倒血霉了吧? 但自始至終,楊明都不為所動。 畢竟科研這東西,只要掌握好節奏,有時候快一步,那就能步步快! 而且華榮之所以能攻克光刻165納米的極限,靠的也不是什么技術革新,單純就是在原深紫外光技術上做了一點小改進。 采用了浸入式曝光而已! 一旦公布相關論文,內行人瞄上一眼,怕都能直接破解。 到時候說不定一夜之間,全世界的光刻廠商都能將光刻精度從165納米提升到60納米…… 好不容易才攢了一點點領先優勢,就因為一點質疑就公布,這種蠢事楊明可不會干。 好不容易才抓到楊明的一點漏洞,想借此機會將楊明一棍子打死的家伙,可不會因為楊明的不回應而善罷甘休。 某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