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嘿喲嘿喲…… 在陣陣號子聲中,一臺臺重達數百斤的機器被抬進了星光工業區的廠房內。 楊重羅友海等幾人雖說年紀都不大,最小的楊重才十六,最大的羅友海也不過二十三…… 但因為他們都在楊明的安排下去香江學習過制造電子表的工藝,所以現在便都充當著大師傅,一個個大呼小叫的指揮著工人們進行組裝,試制。 雖說現在設備回來了,但按道理,現在的星光電子其實還根本沒法子生產電子表。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不但跟三洋電機定制的步進電機還沒到,就連跟其余生產商洽談的諸如顯示屏等配件也都沒到…… 所以即便試制,星光電子目前也只能制造工藝相對簡單的振子和紐扣電池以及用塑膠成型的外殼等部件,根本不可能做出成表來。 之所以能生產出成表,根本原因自然是因為雷鳴等人走私回來的那八十多箱,足足一萬六千多塊的表芯。 而且因為和周朝先達成了長期合作協議,不出意外的話,后續相信還有大把的表芯會運回來。 所以楊明便理所應當的將表芯組裝成成表的生意給星光電子接了過來…… 其目的,除了雖說只是組裝外殼賺不了多少錢,但既然廠子已經開了工人也招了,有機會多少賺點怎么都比自己掏錢養著來的劃算的考慮,但更多的,還是楊明對自家廠子初期生產的產品信心不足,怕無法保證質量打不開市場。 所以接這些水貨組裝的生意,楊明更多的還是想借著這些表芯貼牌,先將星光電子表的銷路打開,然后就可以邊賺錢,邊提升自有電子表的質量了! 不過利用表芯組裝這事說起來簡單,卻也沒那么容易,特別是在攤上了一群從周邊村莊招來的,用鋤頭挖地天下無雙,卻從來沒碰過任何機器的行工人時,就更是如此。 裝卸模塊,利用注塑機將塑料顆粒壓制成型,加表芯裝表帶…… 就這么幾道簡單的工序,依舊足足花了兩個多小時,急的楊重羅友海等人的嗓子都喊啞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