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因為在漢朝高層統治階級的眼里面,匈奴雖然強勢, 但是只能做到從邊塞而入偷襲掠奪,而并不能夠南下消滅大漢取而代之。 不錯,你就是一伙土匪下山打劫我一些農戶搶奪一些資產,僅此而已,對我這個地主頭子沒有多少致命威脅。 對于內部,因為劉邦把所有的異性王都鏟除掉之后,漢朝高層統治者更加的放松了警惕心。 只要世世代代侍奉著姓劉的人,不管他們昏明與否,能力高低與否, 那自己和家族都可以安穩的享受榮華富貴,更不會有什么傾覆國度的大戰危機,所以這種危機感自然也就沒了。 人最怕的就是失去了危機感,當失去危機感之后,一個人一個群體就會過得萬分安逸,甚至于不思進取。 任何一個大一統的朝代,都會有這種心理,有些是中前期,有些是后期。 當周圍沒有對你有威脅的人的時候,你能安然度過,這就叫中前期。 當你不幸遭遇到了對你有威脅的,那你就只能成后期了。 一旦進入被盯著的后期,那你就基本上完蛋了。 所以這就是為什么從先秦時代到兩漢時代突然之間,華夏文明的戰爭能力一步一步的降弱, 從橫掃四方,到和一個西戎打了百年,尚未分出勝負,最后整個朝廷都打沒了, 因為最具有這一身本領的傳人沒了,當初的警惕心也沒了,整個后續戰爭力和前面根本沒多大關系,焉能不敗。 從先秦到西漢到東漢,戰斗力一步步衰弱,那為什么到三國時期突然又飆升了呢? 三國時期,一掃兩漢的頹唐,曹操北擊匈奴,西通西域。 劉備,諸葛亮抓著西南蠻瘋狂亂揍。 而孫權也是橫掃南粵,一路打到交趾郡。 最強大的三家,全都在內戰的同時還不忘往外伸拳頭,而且只要出拳幾乎必勝。 這和兩漢比起來,可是截然不同的風景。 這一點會讓人認為是不符合前面所說的那種規律,其實,也符合。 之所以符合,是因為,三國的戰爭力上升,有一個因素就是東漢對西羌的百年作戰,給中原地區悄無聲息地積累了戰爭積淀。 還有一個就是全國上下所有地方再一次進入了戰火,整個國家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實戰演練場, 血腥程度和真實程度嗷嗷上升,所激發和培訓出來的戰爭人才,自然也是飆升。 最怕的是一個大國,舉國之力全都做什么,比如我們的乒乓球, 比如我們的經濟發展,只要動舉國之力,必然影響巨大,效果斐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