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張京這時候對于林曉的稱呼變回了林總,不過和兩人剛剛認識那時候的稱呼卻又完全不同。 那時候的稱呼純粹是因為陌生人間的客氣,而此時的稱呼則是出于對林曉與自己平等身份的一種認可。 聽到張京的話后,林曉也跟著很是認真的說道:“總體來說是我出資金,你出技術!” “張博,我認真看了你的項目計劃書,前期交流的時候,你也和我說過想在米國和寶島方面都拉一些投資,作為外資公司設立,我初步的設想是,這部分的資金由我的未來投資負責。” “我的未來投資設立在開曼群島,這樣,新項目依然可以算是外資公司,但是實質上卻還是華夏公司。” 林曉其實還挺支持張京目前把公司弄成外資公司的想法,在國內,政府出于吸引外資的考慮,目前對外資公司的支持政策還不少。 而在國際環境上,作為外資公司,可以少一些掣肘。 張京聽完,稍稍沉吟了片刻,然后才看向林曉,很是鄭重的說道: “那可是15億資金,占了你這筆收入的近一半。” 林曉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如果張博士有意向的話,我的首期10個億可以馬上到帳,而且你不是計劃落戶明珠嗎?我們還可以和當地政府談嘛,或許資金方面就不用這么多也說不定。” 張京輕輕的點了點頭,這一刻他確實有所意動。 能夠找到資金實力這么雄厚,還這么志同道合的人,這無疑是異常難得的。 而且,這個人還是華夏人。 因為整個項目還在考慮和籌備當中,此時張京也就也就沒有完全的答應下來,朝著林曉說道: “這個事情我再考慮考慮。” 林曉倒也理解,畢竟自己的這個提議和張京之前計劃的方向完全不一樣。 這時,林曉轉而認真的向張京說道:“張博,無論這個項目最后你采取哪種方式,有一個建議我希望你能夠認真考慮。” 張京看到林曉此時的表情竟然比剛才談錢時更認真,立即有些好奇的說道:“林總請講。” “我看到你的項目書里,寫的技術團隊是計劃從寶島帶出,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你是想從臺積電把熟悉的人挖過去吧。” 林曉說著這句話的時候,目光看著張京,后者遲疑了一下,還是微微的點了點頭。 看到張京承認,林曉暗道果然是如此。 前一世,張京在2000年創立華芯國際時就是這樣,雖然這為公司前期的技術研發提供了很多便利,但這在另一方面就是華芯國際在最開始的時候打擦邊球用了很多臺積電的技術。 于是在2009年,臺積電在米國起訴華芯國際竊取商業秘密,在米國法院做出了很明顯的態度支持臺積電后,華芯國際為了和解,不僅賠讓了部分的股份,張京也被迫的的離開了公司。 這一世,既然兩人已經有了合作可能,林曉自然不想再埋下這么大個隱患。 “張博,我強烈建議不要這樣做。”林曉無比嚴肅的對著張京說道。 “如果公司的技術團隊大量使用從臺積電挖來的技術團隊,你有沒有想過這可能會造成侵犯對方技術秘密的問題?” “哪怕這不是主觀上的,但是人是很難跳出固有的思維,如果開始時技術團隊都是臺積電出來的,這會導致公司的技術理念、技術路線都大概率的參照臺積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