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九百四十五章 六十六車的儒教經典-《朕就是亡國之君》


    第(1/3)頁

    王復揮了揮手示意所有人回來,咨政大臣們一直反對,其實不算意外,就連瓦刺人之中都有大量的人,對重塑大元榮光不感興趣,也先的個人野望,并沒有得到廣泛支持,而康國公,在康國得到了廣泛擁戴。

    「天憫福安。」

    咨政大臣們將左手放在肩膀上,彎腰見禮,頗為誠懇的說完之后,才肯坐下。

    王復打開了另外一本議帖說道:「前年起,至去歲十二月底,編民齊戶,康國內外兩道十三州府共有戶兩百七十三萬,丁口共一千零四十二萬余人,賦稅糧三百一十二萬余石、果酒二十五萬五千四百二十六桶、牛一萬三千二百余頭、羊五萬六千余頭、駑馬兩萬四千匹、戰馬四千匹、絲棉絨十六萬兩千余斤、金五千四百兩、銀八萬一百四十二、寶石兩千斤、銅鐵鉛朱砂共十二萬斤。」

    兩百萬戶一千萬人丁,僅僅正賦就超過了三百萬石,而其他實物更是數不勝數,而牛羊馬果酒更是對大明貿易的重要貨物,這一切的一切,就是康國公踐位至今的成果。

    「天憫福安!」不知道哪個咨政大臣站了起來,大聲的喊道,引起了眾人的附和,這種不可思議的成就,是他們看著,一點一點的從無到有。

    是那個不可名狀的真神帶來了這些?是長生天帶來了這些?是康國公帶來了這些。

    王復其實對這些數字并不是很滿意,以大明為例子,除了牲畜外,賦稅比陜西還要低。

    景泰十一年十二月,戶部奏聞:大明僅正賦就有五千四百七十五萬一千五百零三石,僅從正賦而言,大明約等于十八個康國的正賦,康國的藁稅有且僅有正賦,可大明國帑內帑收入的大頭是鈔關市舶司、官廠、寶源局,折銀核計一千二百三十四萬余銀。

    大明景泰十一年的正賦,比永樂元年的正賦僅少了三石,也就說在正賦上,景泰十一年剛剛恢復永樂元年的標準。

    如果以江南糧價折算,大明國帑、內帑歲入大抵等于五十個康國,康國面積廣闊,大抵等同于兩個陜西大小,其余不論,正賦堪堪和陜西平齊。

    王復不覺得自己做得好,但是康國地面所有人,哪里見過這么多的糧草堆積在倉庫之中?

    「兩道十三府共設大學堂兩座、府學十三所、州縣鄉學二百六十七所,今歲蒙學四萬兩千余人大學堂共有儒學生一千二百眾,此為興文教之功···」王復在對咨政大臣們說明在讀學子數量,值得注意的是,這學子只有男子,沒有女子,像豪奢戶還可以東施效顰弄個家學,普通人家,別說女子,連男子都讀不上書。

    又是一陣天憫福安的呼喝,這個數量相比較大明以千萬計的讀書人而言,根本無足輕重,可對康國而言,那是開天辟地的大事。

    王復敲了敲桌上的銅鼎繼續說道:「今歲進方物以上章···就是我們康國作為大明的藩屬國之一,承蒙陛下不棄,賜下敕書,荷天地之大澤,需要進獻一些財貨,米粱五十萬石,牛羊駑馬各五千,戰馬兩千匹,銀四萬,以仰副圣訓、息刀兵安民,這是禮單,諸位請看。」

    「就是朝貢對吧?」伯顏帖木兒疑惑的問道。

    王復搖頭說道:「這是進獻,和之前朝貢不同,大明皇帝應該不會恩賞,如果不進獻,大明那邊以兵兇閉關,我們的果酒就沒地方賣了,相比較果酒所獲,這些進獻不值一提。」

    朝貢體系,以前是大明會加倍恩賞,可當今大明天子的泰安宮里,燈盞就只有一顆燈芯,當然也有回禮,可與過往相比,等于沒有。

    「大明皇帝也看不上咱們進獻的這點東西,進獻以示恭順,我以為并無不可。」伯顏帖木兒聽明白了意思,還是贊同了王復所說。

    大明輪臺城一鎖,果酒最大的市場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康國這幾乎等同于沒有的財經事務立刻就會崩塌,受損失最大的還是他們這些肉食者。

    進獻?藁稅罷了。

    這點財貨眼下的大明當然看不上,可是長此以往下去,康國遲早會變成大明的形狀。

    陜西、甘肅、西域、康國,這些窮困之地的賦稅,對大明國帑真的可有可無,但是這些地方對大明而言可有可無嗎?

    稅收是***之一,這些地方的歸屬,直接影響到了大明西北方向的國家安全,即便是賠本買賣,大明也要做,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和县| 太和县| 阜宁县| 广宗县| 锦屏县| 新蔡县| 肃北| 方正县| 中山市| 乌拉特后旗| 西盟| 通河县| 阿城市| 宁明县| 墨玉县| 静海县| 侯马市| 灌南县| 会昌县| 汨罗市| 昭觉县| 边坝县| 陕西省| 曲水县| 兴宁市| 乐山市| 恩平市| 兖州市| 沛县| 乌审旗| 天津市| 大理市| 安陆市| 法库县| 临泽县| 武宁县| 偏关县| 东方市| 集安市| 峡江县| 蓝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