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朕,要多生兒子!-《朕就是亡國之君》
第(1/3)頁
今天又是上朝的日子,也是京師之戰(zhàn)爆發(fā)以來的第一次上朝。
瓦剌人從紫荊關(guān)而入,一直到紫禁城下,再到倉皇逃竄,一共不到七天的時間。
天色未亮,地平線泛著魚肚白的時候,他已經(jīng)來到了午門之外,這一次他剛到城下,城門緩緩打開,上朝的鐘聲才慢慢響起。
與上次截然不同的是,上一次,他也要等在門外等鐘聲響過三次,才能入宮。
朱祁鈺在奉天殿下,翻身下馬,靜靜的等待著在廷文武入宮。
他看了一眼身側(cè)的珠簾,這一次里面沒有了孫太皇太后,也沒有了錢太后,空無一人。
朱祁鈺重重的吐了口氣,坐在了龍椅之上。
“參見陛下,陛下圣躬安。”群臣行稽首禮,拜見了大明皇帝朱祁鈺。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成敬陰陽頓挫的高聲喊著。
吏部尚書王直,立刻站出來大聲的喊道:“臣,為陛下賀!”
“瓦剌西虜大興刀兵,洶洶至京師城下,三戰(zhàn)皆負(fù),甚至連瓦剌太師也先的親弟弟孛羅也被陛下手刃!”
“臣為陛下賀!為大明賀!”
王直說完,群臣立刻長揖俯首大聲喊道:“臣等為陛下賀!為大明賀!”
朱祁鈺滿是嗤笑的搖了搖頭,就連一向要南遷的徐有貞也在恭賀的隊(duì)伍中,只是他面色有些怪異的問道:“王尚書,朕何時陣斬了也先胞弟孛羅?”
孛羅死了?
他是上前線打仗去了,不過是去奪朱祁鎮(zhèn)的龍旗大纛而去,也未曾對孛羅下手,何來陣斬孛羅一說?
于謙看朱祁鈺一臉茫然,站出來說道:“陛下帶十三騎探敵營,城頭大將軍炮轟鳴之下,孛羅不知道是炸死了,還是被陛下砍死了。”
“瓦剌步戰(zhàn),才潰散四散而逃。”
“原來如此。”朱祁鈺這才點(diǎn)了點(diǎn)頭,這才了然,為何瓦剌步戰(zhàn),為何那么的不堪一擊,突然就散架了。
德勝門外一戰(zhàn),與步戰(zhàn)接敵這份功勞,的確是要算在朱祁鈺本人身上的。
德勝門大戰(zhàn),他可沒有簡簡單單的參與,而是沖鋒在前,阻敵在后,盡全功,這份功勞自然要算在自己頭上。
給別人論功行賞,他自己皇帝就沒有功勞了?
沒人給他論功行賞,但是做了什么,大家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射殺朱祁鎮(zhèn)龍旗大纛執(zhí)旗手的是他帶領(lǐng)的十三騎,騷擾周旋瓦剌步戰(zhàn)的也是他帶領(lǐng)的錦衣衛(wèi)緹騎,德勝門外的上半場,的確是朱祁鈺本人打下的,孛羅死于炮火之下,的確得算在他的頭上。
他平靜的說道:“區(qū)區(qū)小賊耳,不足掛齒,興安,宣旨。”
興安身邊有個小黃門,手里端著一個盤子上面一大堆的圣旨,這些都是冊封的圣旨,具本開列諸將校功績,封賞諸將。
“朕以涼德嗣承大統(tǒng),仰惟祖宗創(chuàng)業(yè)之艱,宵旰孳孳,勉圖治理,以大兄太上皇帝鑾輿未復(fù),痛恨日深,方詰兵數(shù)十萬,欲以問罪于虜。”
“而虜以使來請迎復(fù)者屢皆詐,太上皇帝詔旨,謂若重遺金帛以來,虜必款送還京。”
“朝廷固疑其誑,而于禮難辭,拒悉勉從之,奈何其計愈行而誑愈篤……”
這段詔書是給京師保衛(wèi)戰(zhàn)定調(diào)兒,勝利者是不會被審判的,勝者為王,自然可以將事情定性。
首先必然是瓦剌入侵,這一性質(zhì)。
其實(shí)從朱祁鎮(zhèn)被俘開始,派遣使者送去金銀之物,再到宣府、大同扣門之舉,最后到德勝門外想要讓于謙和石亨迎駕之事,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尤其是朱叫門的龍旗大攆出現(xiàn)在了德勝門外,大明新皇帝不得不親自上陣,這件事更是著墨極多。
這道圣旨,會通過驛站,通傳全國各地,告訴大明的百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這宣讀冊封圣旨就用了小半個時辰。
王直一直等到了旨意宣讀完畢,才起身出列說道:“陛下,臣有大事啟奏,陛下,該移宮了。”
“陛下乃大明英主,卻一直住在王府里,坊間多有傳聞,臣斗膽,還請陛下移宮。”
王直作為文官之首,并沒有覺得這份圣旨,有任何的不妥。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城县|
昭通市|
遂昌县|
永善县|
婺源县|
双流县|
嘉峪关市|
康保县|
泰兴市|
金阳县|
常宁市|
确山县|
汪清县|
千阳县|
宁远县|
淳安县|
岑巩县|
开化县|
丰台区|
青州市|
三原县|
大同县|
阳山县|
万宁市|
耿马|
通榆县|
古蔺县|
江阴市|
洞口县|
赤水市|
泽库县|
任丘市|
大埔县|
凤山市|
普陀区|
合水县|
麻栗坡县|
南华县|
连江县|
万州区|
阳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