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朕就是亡國之君》
第(1/3)頁
朱祁鈺接手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大明?他心里有數。
那他的那個擺爛的哥哥朱祁鎮接手的是一個怎么樣的大明?
朱祁鎮接手的大明朝是一個仁宣之治后鼎盛大明朝。
前有太祖太宗兩位皇帝武功赫赫,后有仁宗宣宗兩位皇帝的德惟善政,政在養民。
但是朱祁鈺接手的大明,完全不是如此,是一個正在崩壞的大明朝。
東南方向福建有超過百萬人的起義,波及數省,聲勢之浩大,比之黃巢起義,旗鼓相當。
西南方向麓川之役四戰平叛,連年征伐,叛亂依舊,只能以擦屁股紙的盟約束縛,連續十數年,大軍疲憊、空耗國帑懸而未決。
東北方向,瓦剌人擊敗了女真人,長期威脅大明的廣寧、山海關等地,甚至在正統十四年,廣寧一度易手與瓦剌人手中。
西北方向,瓦剌人更是打出了土木堡驚變!俘虜了大明皇帝朱祁鎮!將河套平原作為了自己的后花園,山外九州變成了瓦剌人的屠掠之地。
這是一個在逐漸崩壞的大明,如何重塑大明,就是他這個庶皇帝的職責。
“朕的想法是,兵部與戶部聯手,核定戰亡戰傷軍士名錄,立英烈冊,將這些軍士的名字寫在這些英烈冊上。”
“在這戰場故地,立一個八角亭,立碑刻下這些名字,凡是有人路過,或者逢清明春祭,百姓們也有去處。”朱祁鈺說了說自己的想法。
國家大事,在戎在祀。
但是每年只有朝廷祭祀,是不夠的,百姓們也應該知道他們的事跡。
于謙呆滯的看著朱祁鈺,他還是略微小瞧了這位陛下的體恤愛民。
連身后名這種事,陛下都考慮到了。
于謙認真的想了想說道:“陛下,這些戰亡、戰傷的軍士們的家鄉也可以立一塊碑文,不許幾厘地,刻上他們的名諱和功績,花費不了多少散碎銀兩。”
“也可令各縣修訂英烈冊,記錄本縣戰亡、戰傷名諱功績,臣以為此乃上善之舉。”
“只是陛下,軍士名諱多數都是比較簡單,以數為多數,比如父母生娃娃的時候,父親十七,則這個孩子就叫徐十七,若是記錄名諱,大軍就要改名了。”
“其實也不難,比如勇字營,就可以用姓氏加勇字再加一字定名,臣再琢磨琢磨,寫成奏疏,面呈陛下。”
“上次于老師父說的匠爵的奏疏,還沒寫完,這件事,交給別人吧,你看這不就來了嗎?”朱祁鈺努努嘴。
打德勝門來了一個俞士悅,正式好筆桿。
俞士悅雖然是個文人,但還是披著甲,來到了朱祁鈺的面前,氣喘吁吁。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定县|
建阳市|
太保市|
德格县|
德化县|
林芝县|
漠河县|
江津市|
台中市|
锦州市|
保康县|
弥渡县|
芷江|
徐汇区|
丽水市|
普格县|
乌鲁木齐市|
莒南县|
广昌县|
金门县|
新巴尔虎右旗|
湘潭县|
福安市|
抚顺县|
册亨县|
海南省|
信阳市|
灵璧县|
河西区|
万载县|
崇礼县|
双柏县|
祁门县|
全州县|
白城市|
武定县|
安福县|
壤塘县|
大余县|
沾益县|
内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