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勛戚們的名單,是以駙馬都尉焦敬、英國公府為主,準了勛戚們的名單,朱祁鈺很大程度上,會獲得他們的支持。 勛戚是勛貴和皇親國戚,將軍權交給他們,就是交給了自己的親戚,兵權其實是通過勛戚掌握在皇帝的手中。 但是無論是勛戚還是朱祁鈺卻知道,于謙的那份名單,才是解決問題的正途。 因為備操軍和備倭軍都是群新兵蛋子,勛戚們提供的名單也是群新兵蛋子,有帶兵打仗經驗的勛戚,都被朱祁鎮葬送在了土木堡驚變之中。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一將無能,禍及三軍。 一旦批準了勛戚的名單,現在已經在訓練備操軍和備倭軍的京營軍士們,反而會成為軍隊的不穩定因素。 這京營的兩萬軍士,還會認真訓練備倭軍和備操軍嗎? 這京營兩萬軍士沖鋒陷陣,他們真的是要賣命的,最后功勞,卻歸了勛戚,他們甘心嗎? 自然是不甘心的。 于謙在奏疏中說的很明白,如果批了勛戚的名單,他就致仕,京師守衛戰,誰愿意打誰打,他打不了,這封奏疏上還有京師總兵官石亨的大名。 根本沒法打,失去組織度的軍隊是個什么樣子? 就是眼下山外九州的模樣,軍隊會被瓦剌人消滅,皇帝被俘。 一旦批準了于謙的這份奏疏,大明皇帝將失去他忠實的軍隊,很有可能成為臣子們的牽線木偶。 繞來繞去,其實又繞回了最開始的問題。 是否南遷。 如果南遷,就可以批復勛戚的名單,帶著人一路南下,軍隊再慢慢整理。 如果不南遷,就只能批復于謙的名單,立足于北京,擊退瓦剌,重振旗鼓。 朱祁鈺看著面前的兩封名單,猶豫了很久,最終在于謙的名單上朱批,確定了于謙的決定。 此時南遷,大明將會變成南宋的翻版,他這個皇帝也不用干了,跑到南京的那一刻,就是他這個庶皇帝,下罪己詔,狼狽下臺的那一天。 兵權旁落嗎?那也好過南遷亡國。 他揣著奏疏,靠在床沿上,昏昏沉沉的睡去,而汪美麟來到了書房,看著朱祁鈺略顯憔悴的樣子,將床幔慢慢放下,重重的嘆息了一聲,才慢慢離去。 次日的清晨,又是早朝,但是郕王府上上下下,極為熱鬧,無數人來回奔波,吆五喝六的收拾著府內的物品。 按照禮部的計劃,今天下了早朝之后,就是郕王府移宮進入皇宮的日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