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其人之道-《大明完美暴君》
第(2/3)頁
他們在朝會上,包括現在的爭執,不管是哪一方有理,都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歸根結底得看皇帝的態度。
可皇帝已經明確說了,是絕對不與建奴議和的,那不議和就只有打了,豈不正中他心?
看皇帝這么亢奮,宋應星還想勸諫,可不等開口,朱由校后續言語就已入耳。
“可輔臣之言亦不無道理,我大明的處境比起建奴確實強不了多少,國家也支持不起一場決戰的開支糧餉!”
“因此大司徒的主戰,也是不可取的,至少在兩年之內,朕是不會集結大軍,匆匆出關!”
這一下可讓大臣們懵了,這不和也不戰,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莫非是要拖?
他們猜的不錯,朱由校想的正是拖延,他準備選個膽子大一點的,腦子靈活多變的人,前去遼東和老奴交涉。
這一招他是和黃臺吉學的,歷史上的黃臺吉,數次假借議和之名,拖住遼東軍隊以及朝廷的大臣和皇帝,為自己贏得了許多的戰略時間和空間。
崇禎皇帝被黃臺吉這一招耍的那叫一個團團轉,每當他以為可以通過議和而暫時平息戰火之時,建州的奴兵不是打過了長城,就是包圍了關外那一座城。
這一招黃臺吉可是屢試不爽,因為他已經摸透了明朝君臣的心思,還有將領們的貪生怕死,畏敵不前。
流賊也是頻頻使用這招,前腳招安,后腳就又造反了,可憐的朱由檢,連褲衩子都被騙沒了!
可這也不能完全去怪朱由檢,他的性格還是比較強硬的,在對流賊和建奴方面,一向都是很剛的。
只是迫于當時的變化和形勢,他不得不選擇這所謂的招安和議和,關外打不過建奴,關內流賊也剿不干凈。
而國家的精銳不是被打沒了編制,就是被打殘無法形成戰斗力,難道要他這個皇帝親自提刀上馬不成?
而現在這個時空不一樣了,朱由校明面上的對手就只有一個建奴,他完全可以組織起國家最大的力量,去專心對付建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