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方浪被老和尚提著,只感覺周圍的畫面在飛速的流逝,猶如風馳電掣。 四周似是有無數的光影在飛速的飆逝。 這移動速度,前所未有的恐怖,甚至比起朝小劍的御劍飛行都要來的更加的快速。 方浪這才是明白,眼前這位老和尚的實力,比之朝小劍怕是都要強上不少。 畢竟,這位老和尚,先前可是以一己之力,擋下了趙太豐所施展出來的遠距離殺伐! 不是超脫,卻能硬抗超脫,應該是屬于九品之中的至強者。 對于這樣的強者,方浪的心頭,還是存在著些許的敬畏的。 老和尚的速度并未放慢,這種帶著人,依舊能夠維持縮地成寸等神通手段的強者,實在是讓人捉摸不透。 周圍的風在呼嘯,猶如鋼刀般呼嘯的風聲中,方浪逐漸沉靜下來。 對于老和尚是否會對他不利,方浪倒是不太擔憂,先不說他背負著蓮回和蓮生二把劍,軒轅太華的意志藏于其中,老和尚一旦對他不利,勢必會引起反應。 就單單老和尚所說的佛塔之爭,在佛塔之爭未曾結束前,他方浪都應該是安全的。 方浪眸光半數開合之間,心頭轉念想了許多。 而老和尚提著方浪和小和尚,不曾停歇下腳步,猶如一頭金龍橫亙在山河大地之上,速度快到讓人心生敬畏。 …… …… 觀佛海。 大唐排名第三的宗門! 亦是十大宗門中少有的佛門正宗,傳播佛法,修體魄,橫練,大多數高僧皆是修術道與武道。 這是一個傳承數千年的宗門,論及底蘊,絲毫不弱于大道宗,甚至在過往的歲月里,在排名上,還超越過大道宗。 這座天下的朝廷都更迭了許多次,但是,觀佛海依舊是觀佛海,巋然不動如山,不曾有太多的改變。 觀佛海不與世爭,故而朝廷更迭,也只是順從與朝廷的安排,不會有太多的反抗與掙扎,故而能長存于世。 觀佛海,坐落于南海。 瀚海起波濤之間,有島嶼于煙霧繚繞間浮現,島嶼之上,有一間間的寺廟呈現。 宛若仙神之境,此等奇景,令人贊嘆。 觀佛海,之所以得海之名,便是因為坐落于瀚海南海之間。 一陣清風起波瀾。 老僧提著方浪和小和尚,徑直從內陸中沖出,隨后,抵達南海邊際,沖入瀚海之中。 巨浪濤濤間,老僧氣血翻涌,橫渡大海。 方浪和小和尚安靜的跟在其后,被其氣息所帶動,亦是踏浪而行。 很快,三人便抵達了觀佛海區域。 方浪掃視四周,于海島之間眺望,每一座島嶼之上皆是有古剎。 終于,方浪在一座島嶼上,看到了一座巍峨的山峰,這座山峰便是觀佛海主峰,小無量山,山峰之上幾經開鑿,似是鑿出了一尊頂天盤坐的大佛雕像。 這手筆,這底蘊,都是時間的積淀和沉淀。 老僧帶著方浪和小和尚來到了大佛腳下的島嶼。 登臨島嶼,方浪已經看到了一位位身披僧袍的武僧林立,這便是觀佛海的僧人。 這些武僧中,有下四品境,亦是有上四品境。 磅礴的氣血交織成片,似是讓海天一色的天空都染上了點點血色。 人群中,一位披著紫金袈裟的慈眉善目的老僧,微笑著佇立著,身上的氣血收斂,像是與天地融為一體似的。 “方丈師兄,人已經請來了。” 帶方浪登臨觀佛海的老僧雙掌合十,誦念佛號后,輕聲道。 披著紫金袈裟的老和尚笑著頷首:“慈月師弟,辛苦了。” “此子是太華劍仙的弟子,方浪,于臨江城中,以一己之力,斬殺了大道宗的下四品境第一人安梵,故而師弟便帶他回來參加佛塔之爭。” 帶方浪歸來的老僧慈月,說道。 觀佛海的方丈卻只是微笑著點頭,似是一點都不意外。 方丈看向了方浪,微微頷首:“方施主,此次佛塔之爭,便拜托了。” 方浪亦是雙掌合十,回了一禮。 “在下自當竭盡全力。” 周圍的武僧們皆是好奇的看著方浪,隨后,慈月大師和方丈讓小和尚帶著方浪熟悉一下觀佛海,讓方浪入廂房之中休息。 方浪從大道宗殺出,又入臨江城中閉關突破殺敵。 也的確是挺久不曾休息了,如今正好休息一番。 小和尚帶著方浪在山門間行走。 佛門之內,一切都顯得無比的靜謐。 “佛塔之爭……是我們觀佛海最為重要的事情,能夠兵不血刃的保一方太平,一直都是我們觀佛海的宗旨。” 小和尚帶著方浪,一邊走一邊說道。 他介紹著島嶼上的一些景致,一邊訴說著佛塔之爭。 方浪亦是有些好奇,不由問道:“佛塔之爭……怎么個爭法?” 小和尚笑起來肉嘟嘟,眼睛都被臉上的肉給夾成了一條縫隙,他說道:“佛塔之爭間的戰斗有三戰。” “讓觀佛海年輕一輩的三位天才,與妖族魔族的三位天才爭鋒,妖族兩位,魔族一位。” “勝了才能保留下佛塔,才能保一方太平。” “一旦佛塔之爭敗了,妖魔天下便會不再按照諾言,必定會舉兵進攻。” “觀佛海的實力并不弱,可是一旦交鋒,妖闕中的力量滲透,定然會影響觀佛海周圍萬里范圍的百姓……” 小和尚說道。 故而,小和尚非常嚴肅和認真的看向方浪,請求方浪在佛塔之爭中一定要用盡全力而戰。 方浪笑了笑,倒是把話說的太滿。 小和尚把方浪帶到了廂房。 告別之后,小和尚便匆匆離去,而方浪便在廂房中住下,盤膝而坐,進入修行狀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