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作為西方資本代表,蘇希霍夫的能量很大。 前來迎接的人群當中,竟有好幾個當地防務旅的大人物,在對方盛情的邀請之下,參觀了一番布拉戈維申斯克。 這座城市不大,說起來,以前還是華國的地盤兒,以前叫海蘭泡,地處大興安嶺尾端,木材和礦產資源豐富,下接烏蘇里江沖擊平原,黑龍江內河航道下接海參崴,往東沿黑龍江而下,可一路通航至太平洋出海口。 在明朝時期,也是和長江,京杭齊名的黃金水道。 只是很可惜,滿朝晚期積弱難返,二鴉時期將這片地區割讓了,將黑龍江以北遼闊土地割讓給了沙皇厄國,將國土從歐洲發展到亞州,成為橫跨兩州的龐大帝國,建立阿穆爾州,設海蘭泡為阿穆爾州首府,改名為布拉戈維申斯克。 這一舉措,讓沙皇厄國的實力猛躥一個臺階。 既擁有了外興安嶺和長白山尾脈的大片森林資源,還同時擁有西伯利亞豐富的礦產資源,還占了近200萬公頃的耕地面積,還擁有一條黃金航道,從漠河到黑河的河面既深且寬,到了冬季還可以發展特殊的冰河運輸,很快就發展成了太平洋艦隊的造船中心。 自二戰以后,蘇連獲取了曰本的北方四島,便將造船工業遷到哈巴羅夫斯克,建立蘇維埃港。 到目前這會兒,布拉戈維申斯克的造船工業基本歇菜,造船廠幾家都關了,成為了遠東的貿易中心。 進口的份額還是挺不錯的,遠東的化工原料,機電產品,鋼鐵,這幾項出口華國。 華國這邊,則是什么亂七八糟的,食品,生活用品,都往遠東給塞過去,簡直為倒爺量身定做。 主要的貿易對象,卻不是布拉戈維申斯克。 而是阿穆爾貢青城,與太平洋艦隊大本營,哈巴羅夫斯克。 通過西伯利亞干線鐵路,15天的超長行程,也可以直達莫斯科。 坐著吉普車不過個把小時,就把整個城市轉了一圈兒,跟黑河這邊人聲鼎沸,到處都是人的狀況不同,出了碼頭之后,城市顯得極其冷清,街道上行人極少,前來迎接的人物,位高權重,認識了一下,對方承諾將為他們的貿易大開綠燈,提供鐵路運輸,重型設備廢鐵出關,吃完午飯過后,就和對方說再見了。 兩架米格-2,從碼頭起飛,掠過一望無際的山野農田,700多公里的路程不到兩個小時,到達哈巴羅夫斯克。 直升機格外緊湊,一輛只能做4個人,林嶺東被安排在副駕駛的位置,視線極好,感覺還沒怎么過癮呢,就看到海平線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