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史家子弟-《群鴉樂園》
第(3/3)頁
扶正了頭上的高冠,齊禮默默地觀察著那個店小二。
他觀察了兩天,那個店小二在那天詢問過那個姓羅的鏢師之后,還詢問過好幾個茶館的來客。
在那天之后的第二天,他單獨過來喝茶的時候,那店小二也問過幾個客人,不過比起第一天,顯得興致缺缺,因為那些客人都回答未曾聽說過。
今天.....
他甚至沒有聽到那店小二有談過那個與盛王相關的奇鳥故事。
也正是如此,他從那店小二的態度變化,大概能夠確定,這店小二并非真的了解這個故事。
想來是從某人口中聽來的,或是從某個話本里翻來的。
難不成是“小說家”所撰?
小說家,他也并非不了解。
拜服盛王的百家之中,的確存在一個“小說家”。
小說家發于儒。
儒家前身乃是祭官,禮樂承制,記述君王行跡言錄,本身便是大盛王朝一員。
而后,盛王折服百家之后,儒家露怯,本占據全部官職的儒家,縮入吏部。
本來,除了吏部之外,還有史官一職為儒家所有。
不過,后來史官也獨出了儒家,成了中書省一員,除記錄君王行紀之外,還記錄百官言行。
甚至隱隱有自成史家之勢。
只不過,子弟太少,史官也少,無法為子弟承正名。
進不得朝堂的史官子弟,多淪為邊緣稗官,小官小吏者,甚至流入民間,以記錄百姓所言所傳之事。
盡管也可謂之“史”,但百姓多言,無據而言者甚多,非正史,落了個“野史”之名。
淪落民間者,因無俸無祿生計難支,甚至有子弟為討錢財,編撰假故,為的就是惹人眼目。
而他們,正是“小說家”。
史官所著文書中有言:“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
野史還好,只是記錄百姓流言。
小說家來了個生造流言。
許多流言的出處,都是小說家的話本。
哦,對了。
齊禮看了一眼周圍,似乎在尋找什么。
他看了一眼店小二,招呼道:
“小二,前幾日那說書先生何在?”
店小二忙不迭地湊了過來,笑著應了一句:
“道爺可是想聽書了?高老頭應是在家,或是找其他活計了。”
齊禮當然不是為了聽書,他之所以這么問,原因是.....
“說書先生”也常是小說家子弟。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道孚县|
兰州市|
澄迈县|
临高县|
安吉县|
施秉县|
景宁|
祁东县|
刚察县|
商河县|
会东县|
山阴县|
罗山县|
香格里拉县|
苍梧县|
包头市|
颍上县|
庆云县|
平度市|
三明市|
南陵县|
金门县|
明光市|
常山县|
定州市|
贡嘎县|
北碚区|
石渠县|
家居|
子洲县|
驻马店市|
华安县|
河北区|
美姑县|
巴东县|
丹阳市|
岳普湖县|
广宁县|
政和县|
吴忠市|
民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