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國家收入-《宣德大帝》
第(2/3)頁
并且京城除了幾條重要的街道鋪上石板或者青磚進行道路的硬化,其他街巷都是土路,一刮風就是塵土飛揚,一下雨就是泥濘遍地。
更別說到處都是污水橫流,臭氣熏天,老百姓的五谷輪回之物那是好東西,需要回收,自然不舍得倒掉,不過生活所造成的生活垃圾可沒有任何用,這些污水垃圾隨便傾倒,造成了嚴重的城市的污染。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環境并不是百姓不喜歡干凈衛生的環境,而是城市的人口密集,又沒有合理的衛生布局,污水地下管道,只能任由垃圾亂飛,污水最后都傾倒在河流里,后世著名的龍須溝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可是周忱看到的卻是一個干凈整潔的城市,從齊化門進入城內,街道兩邊竟然都栽種著行道樹,隔著不遠就是一座巡警亭,亭子里至少有兩名巡警在執勤,這些巡警屬于錦衣衛直轄。
他們代替了五城兵馬司的職責,而五城兵馬司的職責變成了專職守城門的兵丁。這些兵油子早晚都會被淘汰,城門的守衛應該交由羽林軍負責。
除了不遠一座巡警亭之外還會有一座公共的茅廁,這些茅廁有專門的人員負責清理打掃,保持整潔衛生。官府卻不會付給一文錢,卻還是有人搶著干,因為這些收集起來的糞便都歸打掃之人處置。
打掃這樣一座茅廁,每天用不了多少時間,并不耽誤自己的家活計,就算是不將糞肥賣掉,也可以用在自家的田地里。
‘全聚德’就在齊化門附近,過了城門牌坊就轉個彎便到了,這個地方周忱非常的熟悉,又有些陌生,熟悉是因為他親眼見證了這家酒樓的興起,并且每年自己都能從酒樓的收益里獲得一筆不小的收入。
這是皇帝陛下的恩典,在上海當官的時候,有很多士紳商人給周忱送銀子都被周忱拒絕,周忱知道自己能夠不受這些誘惑,一是自己是個理想主義者,對貪腐行為深惡痛絕;二是自己根本就不缺錢,每年的分紅就足以讓自己打家人過上富貴的生活。
更別說還有一筆官俸,他雖然是京官,但是他的俸祿卻是走皇帝的內帑,朝廷缺錢發不出官員的俸祿對他并不受影響。
安排進‘全聚德’的客房,周忱等人發現已經有人比他們更先到達,常駐興和城的李擎、常駐遼東的王彥、臨清知州董懷禮、常駐奴兒干都司的亦失哈已經提前到了。
雖然大家有相識的,也有不相識的,但是大家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就是帝黨。
第二天,海軍的鄭和坐著軟塌被人抬進了‘全聚德’的后院,陪著鄭和的是常駐交趾布政使司建軍太監阮安。
緊接著就是在京與在外駐守的武臣勛貴,讓眾人沒想到的是內閣首輔楊士奇竟然陪同著皇帝一起來到了‘全聚德’。
‘全聚德’后院有一個很大的會議室,能夠容納幾十人坐在一起開會,這個會議室是按照乾清宮的會議室等比例打造。
就算是這樣一座會議室,一下子堆滿了這么多人,也顯得有些擁擠,按照文左武右依次坐下之后,朱瞻基看到王二坐到了武臣的最末尾上,便指著他說:“王仲義,你現在是文官,怎么跑到武臣那邊去了?”
“臣一個當兵的,怎么就成了文臣了?”
“誰說當兵的就不能做文臣了,朕認為是不是文臣不是看你之前的身份是什么,而是看你現在做的事是不是文職工作!”
在場的武臣并沒有覺得皇帝這話有什么問題,不過楊士奇心里卻咯噔一下,這是皇帝對文官的又一次試探。若是文官對王二這個文官的身份不認可,肯定會群起而攻之,然后引經據典駁斥王二這樣的大字不識幾個的人怎么能夠做文官。
若是文官對于皇帝這樣的摻沙子行為反應遲鈍,皇帝肯定就會再進一步的進行試探。王二對于當文官還是武官都無所謂,只要能給皇帝干活就行。
在皇帝的要求下,王二坐到了文官這邊,坐到了李擎的旁邊。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群體,那就是內官,這些皇家的家奴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臣,他們只是皇帝的眼睛和伸出的手臂。
內宦政治是大明的一大特色,這個開頭就是永樂大帝開啟的,永樂皇帝時代的宦官大放異彩,出現了眾多名垂青史的宦官。
宦官們除了鄭和之外,其他人全部站在了皇帝的身后。皇帝看到大家都找了自己的位置,敲了敲桌子說道:“諸位愛卿!各位都是朕的肱股之臣,朕在這里就不多說什么客套話了,就一句話諸卿辛苦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康市|
彭山县|
北京市|
绥阳县|
施秉县|
双流县|
桂阳县|
夏邑县|
吉林市|
潞城市|
施甸县|
卫辉市|
准格尔旗|
东光县|
寿光市|
佛坪县|
余姚市|
龙里县|
江城|
竹溪县|
博乐市|
安新县|
临颍县|
华蓥市|
镇安县|
松原市|
四会市|
泸溪县|
阳高县|
南通市|
神农架林区|
界首市|
林州市|
安丘市|
灌云县|
公主岭市|
云霄县|
隆安县|
禹城市|
南丹县|
平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