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很多年以后,那一次關于威河事件的報道被作為歷史事件載入課本。學術界普遍認為,那就是靈力事件正式進入大眾視野的關鍵轉折點,是意義堪比啟蒙運動的思想解放。只是,啟蒙運動用了近百年的時間來改變人們的思想,而那一次的劇變僅僅維持了數天。 歷史記錄者這樣寫道:“在見到那些人之前,我無法想象超凡該如何出現在眼前;見到他們之后,我知道了——有些人的存在本身,就是超凡!” 在那次報道當中,人們不僅第一次見識到了真正的修仙者,而且還得知了另一個歷史級存在的名字:昆侖大學。 這是新聞史上罕見的事件案例,足以成為今后新聞系學生的教學素材。 在那幾日中,社會新聞徹底擠占了人們的信息生活,熱榜上幾乎看不到其它話題的影子;威河事件的視頻成為了最大的素材庫,隨便剪出一幀都能成為一篇自媒體公號的話題文?;ヂ摼W遺忘效應不見了,關于靈氣相關話題的熱度在幾天內不減反增。無論線上線下,人們的閑談話題只剩下了一個——修仙者。 或者更準確的說,是來自昆侖大學的修仙者。 后來有記者專門針對當時輿論的親歷者做了一次深度訪談。當被問及當時看到報道時的感受時,所有人都是一致地長舒出一口氣,而后緩緩道:“這是我這輩子經歷過的最不可思議的事情。” ——所有人的口徑極其統一,只因他們永遠忘不了看到那個視頻時的震驚。 在那些報道的畫面當中,他們窺見了真實世界的冰山一角,通過媒體這個望遠鏡窺見了修仙世界的一星半點,那一刻熟悉的世界離他們遠去了,新的世界在瞬間重塑他們的三觀——而就在這個新世界里,他們看到了曾經的熟人。 過去和他們朝夕相處的同學、親戚、鄰居,突然被曝出是真正的修仙者。 一年前他們還平平常常地一起嘻哈,而一年后自己仍是俗人、對方已經變成了呼風喚雨的超凡之輩。 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因為那些人當初選擇加入了那所昆侖大學。 一時間昆侖大學的四十余名學生成為無數個議論的主角,自媒體記者像聞見肉香的狗似的埋伏蹲人,父母親戚當場心臟病發,老同學們心態更是就地爆炸,恨不得就地退學重新填一次志愿,但為時已晚,志愿是只有應屆生才能填的,哪怕退學,想要填報也得等下一屆,還不一定能被選上。 所謂幾家歡喜幾家愁,一部分人懷疑人生,自然也就有另一部分人一步登天——這一屆的應屆畢業生。 現在昆侖大學的事情已經被爆出來了。既然在志愿系統里,就說明它也能走高考報名渠道。那么,這一屆的應屆畢業生,就都是潛在的天選之人! 所有得知此事的應屆生立刻就燃起了滿身熱血,撲到電腦前打開招生網搜索相關信息。而后,絕大部分考生都傻眼了。 “這學校...只能走補錄?而且,分數線還在一本線上?!全國只有2000個名額?!” ——這正是前幾日的那次會議所確定下來的招生標準。準確的說,是官方層級的遴選標準。 由于現在靈氣復蘇才顯端倪,大眾對于修仙專業沒有足夠的認知、各種針對修仙者的保障措施和策略也都還處于空白——按照官方的判斷,如果從現在開始實行現代修仙教育、到修仙者的存在被主流社會所接受,至少還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 在這種情況下,昆侖大學的面世本身就將帶來一些無法預料的變動。 這很好理解。任何新事物的出現,都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就像當年計算機剛剛出現時,也同樣被眾多傳播學家冠以機械惡魔之稱、認為它將導致反*烏*托*邦一樣。 而現在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修仙學科對于的意義遠遠要強于之前的幾次信息革命。隨著修仙者數量的增多,整個社會都將迎來一次翻天覆地的變革。既然有變革,自然就會帶來混亂和風險。作為官方,自然就要想辦法讓這番變革以最溫和平緩的方式進行,將社會風險壓到最低。 所謂步子大容易扯到蛋,普及修仙教育也需要一步一步來,一上來就放開全面招生并不現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