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咱們大燕邊陲小國馬上俯首稱臣,那位置就算是輪,也輪不到咱們頭上啊。” “況且我曾聽聞,那洛離也有了自己屬意的人選,女兒剛巧還認識,還曾經幫了我大忙,如此不恥之事,我不愿之。” “而且,更關鍵的還是伏低做小!” 這一番話語極重,可以看出來宇文樂的意思。 而宇文山也是秒懂。 自家女兒的脾氣,這三年多以來他是體會了個清楚。 那是極有傲氣的,堪稱是寧為雞頭,不為鳳尾。 更別說是撬自己認識的人墻角了,這種事情以她的驕傲,縱死不愿。 想到這里,宇文山略有些可惜。 要知,她這女兒放眼整個燕國,都稱得上是一聲絕世無雙,在他的目光里就算是配洛離這大夏的皇帝,也是綽綽有余了。 只是既然她不愿,自己又沒法子強送過去,而且人家也未必會收,只能就此作罷。 不過因宇文山一番話,宇文樂倒是起了心思。 素來都聞大夏興科考,不拘泥于男女性別,皆是唯才是舉。 或許,自己倒是可以去嘗試一番。 隨著二人的短暫交談,很快,左白鹿便被宇文山麾下的人,請來了燕皇宮內。 這渾身儒雅,如陣風般的大夏祭酒一至,便笑著對等候已久的燕皇宇文山開口,道: “燕皇陛下請在下過來,是看到了淵朝的消息,準備和左某攤牌了嗎?” 聽到左白鹿的打趣,宇文山只覺得一切都瞞不過這大夏祭酒的眼睛,只得苦笑一聲,“左祭酒高瞻遠矚,是孤眼界淺薄了。” “事到如今,也沒有什么好耽擱的,既然大夏一統七國定鼎天下,已成定局,那孤這燕朝數百年社稷,就只能交付給夏皇冕下了。” “不然再不識抬舉,怕是下次來得就不是祭酒大人,而是大軍壓境咯!” 言罷,宇文山一轉頭,便將案桌上起草的詔書收拾完畢,與一側的玉璽一道向著左白鹿奉了上來。 而左白鹿,自是含笑收起,從始至終都沒有過多余的動作。 一切,都很順利的在進行著。 三日后,燕皇于前殿,開了最后一場朝會,自削皇位,接受大夏封賞,為燕王。 西燕偌大山河,皆獻予大夏。 此詔一處,天下嘩然,但幸得西燕江山穩固,燕王宇文山余威仍在,也不欲舉起叛亂,與大夏為敵。 很快,隨著夏兵入境司掌各地,燕境成功改朝換代。 自此,西燕平定,大夏時至今日,已有五國之土,只剩下了最東邊的大陳與南境的齊國,也不過岌岌可危,彈指可滅! 試問這北玄域天下,又有誰能抗手?! 太初歷,三年末。 又是大半年時光過去。 這半年多里,大夏將局勢漸漸穩固,偌大楚境徹底平定,西燕有燕王宇文山的幫襯,也沒了后顧之憂。 而有大夏大軍坐鎮淵境,即使各地都有小股叛逆不斷迸發,但在李存孝和麾下大軍的鐵血鎮壓下,都不過是土雞瓦狗罷了。 值得一提的是,與淵朝互為鄰居的陳國,其國君主陳道倒是個鐵血性子,而且武道修為不凡,足有四品。 本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道理,陳國舉國上下,在其國君帶領下,硬是布了十八道防線,哪怕敵人是天象境大能坐鎮,也沒有慫過。 大半年時間,隨著李存孝再起兵戈,陳道排兵布陣,雖是連續敗了十八陣,打得舉國上下疆土盡失,只剩皇城堅守。 但這陳國的君主也沒有接受降表,算是把鐵骨錚錚,表現了個淋漓盡致。 只可惜,在大勢滾滾車輪的碾壓下,個人的意志,是不會叫大局有任何改變的。 又是一年花開。 大陳君主陳道,眼見兵臨城下,無力回天,只得長嘆三聲,自裁殉國,死在了皇座之前。 其麾下三千死士,更是隨同君主一道赴死,一把火點燃了曾經輝煌一時的大陳宮,只余此地滿目瘡痍。 自此,長達數百年的大陳,徹底落下了帷幕。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