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恰恰修行文道,最需要具備的品質就是知行合一。 只需一眼,這位以文入天象的學宮祭酒,就曉得若是此子修行文道,那必然是能夠突飛猛進,在短時間內達到別人所達不到的成就的。 所以若是大夏殿試點其為一甲,絕對是名副其實,當仁不讓! 看到那字跡整潔,一板一眼的沈秋二字,洛離沉吟片刻,露出了幾分不易察覺的笑意。 這份卷子,確實是洛離查閱之后,心中最為滿意的一份。 敢言和敢做,完全是兩碼事。 夸夸其談紙上談兵,縱使是叫全然不懂之輩前來,怕也能夠說的頭頭是道。 但敢于在大夏第一次殿試之上,將敢行與敢做知行合一,卻是只有一例。 草原百廢待興,誰也不知前景如何,而在天顏之前敢于義無反顧,愿為大夏前去披荊斬棘,將其徹底融入大夏,化為大夏的北境州郡... 此子即使不過單薄少年,可卻亦有大氣魄??! 洛離不知道這名為沈秋的少年,到底是為了博得眼球,引起他的關注才去特意這樣做的,還是真的因為他想要一心報國,以報國恩,才寫出了這樣一片文章。 他不知道。 但這卻并不妨礙,他欣賞此子。 看到洛離雖未出聲,但已是溢于言表的面容,梁溫和左白鹿對視一眼后,就都明白了洛離的意思。 梁溫面有欣慰,將呂文書的卷子復又收回。 呂文書的卷子固然不差,與沈秋的卷子相比,也是不分伯仲。 甚至于有最后的詩文加分,遇到投其所好的上官,就算是壓著沈秋一頭,也不算意外。 但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沈秋的答卷,卻是在無意之間,直戳入了洛離的心胸。 當然,也有可能是這位出身寒門的沈家子,早已深明帝心,這才投其所好作出了這樣一份完美的答卷。 可無論是何原因,此刻都不重要了。 因為高下之分,已是昭然若揭。 “兩位卿家所言都有道理,呂文書與沈秋,都是我大夏殿試挑選出來的佼佼者,算得上是各有千秋?!? “但沈秋的卷子,卻是較之于呂文書,更叫朕中意一些?!? “宰相,錄名冊吧?!? 先是淺淺談了下自己的觀點,下一刻,洛離便對著梁溫開口,敲定了自己心目中的答案。 “殿試共錄三十人,前三甲,以沈秋、陳朝年、呂文書三人先后排序。” “第一名殿試狀元——沈秋。” “第二名殿試榜眼——陳朝年。” “第三名殿試探花——呂文書。” “此后剩余二十七人,依次按照方才討論名位優劣排列,兩位卿家覺得如何?” 聽到洛離定下的名冊,待看到第二名的陳朝年時,梁溫和左白鹿微微訝然后,倒是也沒說什么。 陳朝年此人所作文章,也算是極為上乘,雖一二兩題中規中矩,但在第三題上,卻起到了別人所起不到的勸誡作用,可以使今上內心深思。 而且對于北涼的往事,二人也不是不曉得,所以洛離定陳朝年為榜眼,說起來也并無不妥之處。 “我等,謹遵圣意?!? 二人微微頷首了解過后,便準備研磨擬定圣旨,即日之后昭告天下。 自此,殿試文考,已是落下了帷幕。 ... 同一時間,伴隨著參與文考殿試的士子,自文華殿離去之后。 那些從五湖四海一路過關斬將的武考士子,也都聚集在了這皇宮的校場處,一個個的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恨不得一舉拔得頭籌,好大出一番風頭。 如果說文試還需要由洛離親自定奪,那么武考便完全不用這么麻煩了。 開設擂臺分批登場,直接真刀真槍的打上一架,比什么判斷方式都要管用! 因此等到洛離自文華殿趕赴而來后。 校場在白衣侯陳慶之的主管下,已經篩選出了三十名入選者。 這三十人,便是武舉笑到最后的贏家。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