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雖沒有陛下示意,但是老仆覺得以殿下之姿,并無不妥。” 而他后方的老者,也是雙手攏于袖袍之間,低頭稱是,只覺得理所應當。 畢竟他可是項長歌,是繼承了大楚霸體血脈的未來人王! 人王之名如何來? 自當橫推一切敵! 挑翻四方高手,敗盡天下英杰,以成我之霸王之道! 合該如此! 下一刻,二人對話完畢,便隨著那浩浩蕩蕩的楚國使團,行入了這座大夏的都城,長寧城。 ... 大夏,長明殿內。 合起眾多奏折,終于將事情處理的差不多后,洛離輕輕的舒了口氣。 隨后,他摸了下自己衣袍處,那枚晶瑩剔透的玉佩。 這玉佩色澤純凈,沒有什么過多的裝飾,輕輕一沾,就能感受到那股子從中透出的涼意。 不施粉黛,讓人一眼看去便覺得舒服,正如那離去的道袍女子一樣。 這是李青衣離開大夏時,送予洛離的禮物,就當做是那盞霄燈以及狐貍面具的回禮了。 而女子送玉佩,還是自己貼身常年佩戴的事物,其心意自然不言而喻。 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敬平和,溫潤悠遠。 見玉如見人,自古以來便是定情信物的首選之一。 閑暇之時,將這玉佩取出一觀,便能將疲憊的心緒稍微放松些許。 正當洛離取出玉佩靜靜觀賞之際。 那大殿的門扉,卻被人慢慢推了開來。 見到有動靜發生,收起了心緒的洛離,先是將玉佩重新揣在懷里,隨后方才抬起眸子,看向那推門而入的威嚴身影,話語溫和的開口道: “先生今日罕見的沒有在大理寺處理事物,而是來朕這里,想必是有什么事情發生吧?” “但說無妨。” 那推門而入之人,正是洛離所設大理寺的最高長官,大理寺卿商鞅。 而這位自從走馬上任以來,對于自己的要求便堪稱是苛刻。 就連那下方的一應官員,因為工作量的加重,對此都是叫苦不迭,甚至有人偷偷的告御狀,不過并沒有被洛離理會。 能正己身者,才能正律法也。 若是連自己都不重視自己所做的工作,那又怎能將律法的威嚴交予其手? 而商鞅的所作所為,完美的符合了洛離對于他的期待。 這一切,洛離都看在眼里。 眼下改革的核心,以功勞定地位,而不以出身論高低,深得洛離之心。 所以對于法制一事的改革,他便全權交予給了商鞅來處理。 可今日,他卻破天荒的來找了自己。 所以,應是有事發生才對。 雖自己處于皇宮之中,但對于各方事態,皆是了如指掌。 這便是所謂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便知天下春與秋了。 “陛下確實聰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