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無論如何聰明絕頂,可作為生物醫學專業的碩博連讀研究生,姜易起手不搞生物研究玩別的,這可真是墳頭蹦迪、死不足惜。 除非是其他專業有了突破性進展,要不然唐朝陽心里頭非得留下芥蒂不可,損傷師生感情。 與他而言,可沒有這種為人處世的道理。 姬長生打了個哈欠,嘀咕道“嗯,唐、朝、陽?我想想哈……喔,想起來了,那小后生挺精神的,二十多年了吧,見過一面,人不錯。” “小后生……”姜易頓時無語,不過老爺子130歲,導師53歲,這一比較還真是成“小后生”了。 想著自己倆老師,個個都對自己關愛有加,雖說也有自己會來事兒的原因在,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兩人教導學生的態度。 姜易自身努力,唐朝陽則更是看重他,帶他一進實驗室就手把手地教各種儀器使用,確定他學會了,就讓直接上手。 別的不說,電子顯微鏡這種高端儀器是一般研究生能上手的? 現在齊躍峰都要落后一截,一見面就笑鬧:“姜師兄好,姜師兄辛苦啦,請多關照……” 倒是把姜易給戲弄好幾回。 至于其他原本是師姐、師兄的眾多學生,那就更別說了。 他們見姜易雖然精壯高大,為人也極有主見,但是只要不觸及底線就極為和藹,再加上又大老板當后臺,這人緣想不好也不成。 關鍵是他的學識太深厚了! 大學五年的東西沒有一絲遺漏不說,很多高深科研知識都了然于胸,幾乎達到了其他學生任何問題都能解決的地步,這都比一些講師都要厲害了。 這豈能不被原來的學長、學姐給稀罕? 得不到你的人,怎么也要得到你的學識! 而在科研領域,健康長壽是生物研究最大的目標之一。 “基因端粒”的研究則是這個目標的一大塊,姜易不可能不研究。 且因為地球人“記憶”,他知道,基因端粒的修補是通往長壽研究的一大捷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