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有古話叫做“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演變下來,為“道德傳家,十代不止,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僅用富貴傳承,三代多墮,唯有詩書、道德承載,才能繼續傳承下去。 其實反過來說,絕大多數富過了三代的家族,才會注重詩書和道德傳承。 要不然驟得權勢、錢財的家庭最容易出現各類傷風敗俗的二代? 不就是因為全彩迷人眼,忘掉了規矩道德嗎? 甚至出現了很多以蔑視人命、踐踏法律、撕碎道德為炫耀資本的人,世人受其苦痛何其多也? 想姜易這般家庭出生,原本家中既沒有余財,也沒有詩書傳家,可到他身上卻道德禮儀、文化素養、人品格調皆備。 與其父輩祖輩相比,有了飛躍般的提升,這明顯異于認知。 不過,讀書明理、學文悟道這是常人的通天大道。 一輩子渾渾噩噩,就是出生在道德傳家的大家族中也不比蛆蟲來的高貴。 姜易這般顯然是悟透了書本,看懂了人情。 雖說有時候顯得油滑一點,但良善的為人處世卻把一切小狡猾都給抹平了,反而多出來事事皆學問的品性特質,更讓人稱道。 這就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很多人都七老八十了不僅沒能看透世事,反而開始倚老賣老、裝瘋賣傻。 這不僅沒有達到“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德操,更因自身的言行舉止、引領了一家子往污泥中深陷。 全家人耳濡目染,甚至在老人的言傳身教下,開始習慣甚至享受不要臉、賤皮子的惡劣行徑,當真污人視聽,更臭不可聞。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便有人能脫離出來糞坑一樣的家庭氛圍,可比例卻也極小。 除非讀書明理之后,或者拜得名師,懂得為人道理,知行合一,才能算走出陰霾。 而姜易的發展卻突破了唐朝陽的認知。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