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第152章:-《棄婦再嫁》
第(1/3)頁
秀姑性格柔和,卻有自知之明,沒有把王老太太的話當真,認為是客氣話,所以沒有順水推舟地說下次帶孩子過來拜見老夫人,而是在關于孩子的問題上謙遜了幾句,轉而稱贊王家教子有方等語,倒更讓王家的三代主母高看幾分。
待午間飯畢,秀姑告辭之后,王老太太對送秀姑至二門回來的孫媳婦說道:“以后逢年過節,別忘記讓惠哥兒親自去送禮。”
“老祖宗放心,這是應該的。”張氏忙道。
不用長輩提醒,張氏也把這件事記在心頭了,已暗中叮囑貼身仆婦丫鬟到時候提醒自己,免得自己因為一時忙碌而忘記,救命之恩可不是送一兩次謝禮就能還得清的。
王太太含笑道:“老太太對張娘子的印象很好。”
“是個聰明孩子,又難得有分寸,懂進退,言談舉止之間頗為雅致,倒不大像是鄉野出身的,其
子女受到的教養可見不凡。”王老太太倚著身后的靠枕,忽然想起自己娘家人偶然提過耿李書院,叫張壯的那個孩子似乎在同齡人當中極有才氣,“這樣的人家前程肯定不會差,寧可交好莫交惡。況且,他們于惠哥兒有救命之恩,咱們更應該拿出應有的態度。”
王太太和張氏婆媳二人急忙點頭,表示記住了。
這時,丫鬟遞上拜禮清單,王老太太就讓張氏念給自己聽,別的沒什么出奇,十分符合張家的情況,倒是其中的一架小炕屏讓王老太太很有興趣。
張氏忙命人將炕屏取來,供王老太太賞玩。
此屏乃是單扇,紅酸枝的底座在王家看來不算上等,屏芯的尺幅不大,卻是異色雙面繡,讓祖孫三代主母格外驚訝,雖然圖樣是比較常見的松鶴延年和麻姑獻壽,但布局有致,配色精妙,繡工之精致完全不遜宮中的手段,甚至更加栩栩如生,不似常人作品呆板艷俗。
王老太太叫人把炕屏送到眼前,自己戴上眼鏡,仔細瞧了一番,贊道:“和以前不一樣的是這次是半畫半繡,畫繡兩結合,針腳綿密,色彩淡雅,畫工、繡工比從前強了許多,比我收藏的幾件正宗顧繡都不差,看來這孩子一直沒放下這份手藝。”
王太太跟著瞧了瞧,口中稱是。
王老太太心中十分喜歡,就把這副炕屏留在房中,直接擺在炕上。
見狀,王太太思考了片刻,開口道:“張娘子的繡藝真的不錯,滿京城里頭比她強的不是沒有,可是并不多,難怪老太太覺得她不是鄉野出身。我說這話,不是將她和咱家養的繡匠相提并論,而是實話實說。我有一個提議,就不知道老太太怎么想。”
“什么提議?”王老太太來了興致。
王太太笑道:“下重金,請張娘子用心地繡出一件作品,老太太喜歡什么就讓她繡什么。這樣,老太太得了喜歡的東西,我們的孝心到了,張娘子拿了工錢也能補貼家用,豈不是兩全其美?我問過玉霞了,雖然張家經營了那么些年的肉鋪,手里頭不是沒錢,但是供應四個兒子上學讀書,只怕那些錢不見得夠用,現在來了京城,花費就更多了。咱們比誰都清楚上學練武的花費簡直和流水一樣,尋常人家沒點家底的話可真供不起。”
世人都說窮文富武,意思是練武花費極多,達到了常人不敢想象的地步,但讀書也不是真的不花錢,讀書花錢的地方也有很多,文房四寶書籍樂器哪一樣不得花錢,只是比起練武花得要少一些,學有所成了可以想方設法賺些潤筆費。
明顯能看出來,張家長子從文,次子大概會從武,不然袁家不會四處打聽武將收徒的事情,底下兩個小的就不好說了,現在年紀還小,剛到啟蒙的時候。
用心培養四個孩子,張家的負擔可不輕。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讷河市|
江门市|
茶陵县|
曲周县|
通榆县|
夏津县|
张家界市|
沾益县|
剑川县|
子长县|
阆中市|
肥东县|
休宁县|
娄烦县|
温泉县|
秭归县|
汉川市|
乡宁县|
广灵县|
布拖县|
蓬莱市|
达日县|
漳浦县|
涪陵区|
普兰店市|
石泉县|
白水县|
明溪县|
弥勒县|
长海县|
三台县|
伊金霍洛旗|
吉林市|
平谷区|
连江县|
大新县|
通海县|
阜平县|
霍州市|
浦城县|
沙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