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 :初相見-《棄婦再嫁》
第(3/3)頁
“那好,到時(shí)候我先緊著大嬸家。”阿碩笑了笑,又看了秀姑一眼。
秀姑被她看得有些不自在,拿好了肉和骨頭,就拉了拉蘇母的衣袖,離開豬肉鋪?zhàn)印?
這個(gè)人,記憶里她是認(rèn)得的。
他叫張碩,也是大青山村的村民,他們家世代殺豬,手藝精湛,村里人殺豬都請(qǐng)他,經(jīng)常給大戶人家殺豬送肉,在縣城里設(shè)的豬肉鋪是自己家的鋪面,由張碩做主。村里唯一的豬肉攤子也是他們家的,由張父管著。
父子齊心,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是村里首屈一指的富戶。
蘇家的日子一直令人羨慕,張家更讓人眼紅。
“阿碩就是會(huì)做人,生意比別人好。你看,咱們花了一百文,他卻給了一百零五文的肉,不僅抹去了零頭,還送了兩根骨頭,天氣越來越冷了,骨頭也值好幾文錢一斤,晌午咱們炒肉,然后就把骨頭燉上,熬到晚上,用豬骨湯下面條比什么都香。”
望著蘇母喜滋滋的模樣,秀姑不予置評(píng)。
“殺豬戶家里油水多,就是不賺錢也能天天見葷腥,別說他們家還有兩頭牛、一頭騾子和三十畝上等田了。村里和沙頭村有不少寡婦、閨女都想嫁到張家,可惜老張從小吃過后娘的苦頭,阿碩顧念著他家小子,怕后娘刻薄,喪妻后沒有再娶,前年阿碩他娘沒了,這兩年就又耽誤了。”蘇母不管秀姑如何表示,嘴里繼續(xù)嘮叨著。
對(duì),張父和張碩父子兩個(gè)都是鰥夫,秀姑這才想起來。
張父和蘇父年紀(jì)相仿,今年不到五十歲,身強(qiáng)力壯,剽悍壯碩,并不顯老,村里好幾個(gè)三四十歲的寡婦對(duì)他有意思,常去他家豬肉攤子前搔首弄姿地轉(zhuǎn)悠。張碩雖已三十歲,唯一的兒子也有七歲了,但是他家比蘇家富裕,吃喝不愁,很多黃花閨女都愿意嫁給她。
秀姑覺得和自己沒關(guān)系,并不關(guān)心,看到有賣冰糖葫蘆的,買了三串,花了六文錢。
她來的時(shí)候身上帶了兩百文錢,雖然今天已經(jīng)花了很多錢,但是想到娘家人待自己那么好,索性又花八十文錢買了一斤白糖,剩下的錢都買麻花、蜜餞、糖糕,細(xì)細(xì)地用油紙包好,和豬肉、秋梨一起裝進(jìn)背簍里,回到路口上車的時(shí)候,大家就只看到包袱和背簍。
財(cái)不露白,這個(gè)道理她們都曉得,尤其是鄉(xiāng)村人口簡單,一點(diǎn)事都會(huì)渲染得人盡皆知。
蘇三嬸眼睛都紅了,“大嫂,秀姑,得花不少錢吧?買了些什么?”順手去翻包袱。
“誰有閑錢買東西?除了碎布頭還有什么?”蘇母一手打掉她的,把包袱往自己和秀姑身邊拽了拽,“秀姑辛辛苦苦做了一些針線活計(jì),賣了幾個(gè)錢,都用來買布頭了。你們今天上街,賣了不少錢的東西吧?你足足有一籃子雞蛋呢。”
“哪有錢?現(xiàn)在賣啥東西都不值錢,買一點(diǎn)油鹽醬醋就沒了,比不得大嫂家里,天天都能見到錢。”一聽到事關(guān)自己,蘇三嬸立即閉口不言。
“喲,你這話不對(duì),雞蛋金貴得很,你一籃子雞蛋五六十個(gè),能賣一百文錢吧?你也只買了半斤鹽、一斤醬油和一斤醋而已,一共二十五文,還剩七八十文呢!”旁觀的人和蘇母交好,看不過蘇三嬸的小氣,索性說破其價(jià)。
秀姑默默地聽她們你來我往,從中知道了不少物價(jià)。
彼時(shí)物資短缺,這些生活用品在村里更顯得彌足珍貴,哪怕只是幾文錢的東西,百姓仍舊舍不得浪費(fèi)分毫。
本來她就有秀姑本身的記憶,現(xiàn)在只是更明白了一些而已。
秀姑暗忖,幸虧自己賣針線買繡布的錢除了母親外,沒有告訴任何人,包括買回來的東西藏在背簍里,否則她們知道自己賣了兩吊錢的針線,一定更加嫉妒得不得了。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孜县|
邻水|
长治市|
兰溪市|
江北区|
新宁县|
息烽县|
中江县|
株洲县|
绍兴市|
那曲县|
静宁县|
开封市|
金山区|
米脂县|
兰西县|
宁明县|
托克逊县|
阳朔县|
台北市|
江陵县|
天峻县|
濉溪县|
揭西县|
晴隆县|
武川县|
庄浪县|
阿克陶县|
北川|
建德市|
莱阳市|
涟源市|
什邡市|
华坪县|
奉节县|
湄潭县|
册亨县|
弋阳县|
喀喇沁旗|
临猗县|
东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