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大爺坐不改名,行不改姓,平南王府耿昭忠,你就叫我耿大爺好了。一個小小的揚州知府就敢如此猖狂,就算有天衛(wèi)營給你撐腰,也不允許你如此張狂!” 看來這個尚昭忠對寶玉(燃小石)還是有所調(diào)查了解的。 當然寶玉(燃小石)對他們了解得更清楚。 最前面那個身高至少有一米八的大漢子就是靖南王耿精忠的四公子耿昭忠。 旁邊是同樣高大的吳應(yīng)麒。吳應(yīng)麒是平西王吳三桂的次子。 緊跟其后的是平南王第二個兒子尚之孝。 都是非嫡長子,知道繼承王位無望,所有養(yǎng)成無所畏懼天不怕地不怕的乖戾性格。 尤其是耿昭忠,居然學他的父親耿精忠吃人肝。 這就是一個喪盡天良的家伙。 清朝初年,滿清為了籠絡(luò)漢人歸順,以使自己能成功入主中原,破例冊封了五位漢人王爵的爵位。 這五人是平西王吳三桂、恭順王孔有德(后改定南王)、懷順王耿仲明(后改靖南王)、智順王尚可喜(后改平南王)、義王孫可望。 定南王孔有德自稱孔子后裔,但得不到孔子后人的承認,連祠堂都不讓踏進半步;義王孫可望也曾自稱是孫武的后代,同樣也沒得到孫氏后人的承認。這兩位勢力可有可無。 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都有自己的“封地”,是一省的土皇帝,勢力在這時候達到了頂峰。 他們的兒子們也囂張到了頂峰。 這三人表面上是以耿昭忠為首,實際上卻是吳應(yīng)麒拿主意。耿昭忠不過是沖在最前面的那個棒槌罷了。 這三個家伙常年都不在他們的“封地”,滿世界亂竄,呆的最多的地方就是這煙花之地揚州。 他們在揚州也有自己的“生意”,鹽商胡大大就是他們的總代言人。 三人在寶玉(燃小石)剛被皇上欽點為揚州知府就來到了揚州。 他們一共帶來了六千多私人兵衛(wèi),其中有一 寶玉(燃小石)剛一上任就得到了準確情報。 這耿昭忠和尚之孝是應(yīng)吳應(yīng)麒之邀,前來“找茬”的。 敢搶世子吳應(yīng)熊的老婆……在京城你囂張就算了,想不到居然跑到江南來還這么囂張,實在有些過份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