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艷兒,這流民數量越來越多,我們粥棚準備的這些粥水,根本就不夠用啊?!? 長安城外,在一處黃泥道旁邊,搭起來了一個建議的粥棚。 粥棚前方排著長長的隊伍。 這樣的粥棚,在長安城外有不少。 但是相比不斷增加的流民,這些粥棚還是杯水車薪。 畢竟,哪怕是大戶人家,也不可能真的拿出無數的糧食來做善事。 象征性的意思意思,就已經算是很有良心的人家了。 “冰娥姐姐,今年的冬天實在是太冷了,這些流民,許多都只是穿著簡單的麻布衣服,凍得渾身發抖。我聽說巡街的武侯,今天早上又拉了一馬車的尸體去城外的亂葬崗了。” 楊艷皺著眉頭,臉上滿是憂傷。 她在城外布置粥棚已經有好些天了,但是流民的情況卻是不僅沒有得到緩解,反而越來越嚴重了。 這讓她感到很受打擊。 “今年確實非常不順,不僅突厥人入侵,把長安城以北的大部分州縣都給折騰了一頓,又碰到這么冷的冬天。 這些流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熬過這個冬天呢。” 李冰娥臉上也一樣籠罩著濃濃的哀愁。 “聽說戶部的錢糧,都已經運輸到草原上給突厥人了。雖然明面上也換來了突厥人的幾千匹戰馬,不過這一次朝廷可是吃了大虧,哪怕是想要賑災,也是有心無力了?!? 弘農楊氏的消息來源,自然不會差。 楊艷只要想去了解,大部分的事情,都能打聽到。 再說了,渭水之盟背后的代價,其實長安城的勛貴官員,基本上都知道。 只是這種事情,肯定不適合拿出來隨便討論。 “哎,我們也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看著漫長的退伍,以及快要施舍完畢的粥桶,李冰娥的眉頭皺的更深了。 …… “諸位愛卿,大家有什么好辦法來處置城外越來越多的流民呢?” 長安城外的變化,李世民自然也是得到了匯報。 不過,流民問題,對于歷朝歷代來說,都是一個難題。 一個處理不好,就會引起亂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