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突厥人兵臨城下的事情,雖然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了。 但是每次想到庫房空虛的戶部,李世民心中就隱隱作痛。 這段時間,長安城十二衛都加強了訓練。 李世民甚至在東宮里頭,每天還專門抽出了半個時辰的時間,跟護衛們一起訓練。 當然,除了在軍事上提升大唐的實力,民生方面李世民也非常重視。 今天,他本來只是象征性的按照禮部的安排,接見一下各國的使臣。 結果,林邑使臣送上來的禮物卻是有點出人意料。 要是人家沒有補充一句說這個禮物是秦協道建議的,李世民就以為這幫蠻夷又想著占大唐便宜了。 每次有番邦屬國的使臣進入到長安城,都只是攜帶一些本地的特產,然后換來大量的賞賜。 不客氣的說,對于這些藩屬國來說,朝貢其實也是一門生意。 并且是一門掙錢的生意。 大唐的絲綢,在海外那可是價比黃金的存在。 其他的瓷器、鐵器什么的,各個都價值不凡。 這也是長安城中會有那么多藩國使臣的原因之一。 當然,在禮部的那幫人看來,大唐能夠吸引那么多的番邦屬國使臣過來,那是因為禮部教化有功的原因。 “陛下,秦大郎帶到了!” 李世民見完各國使臣,立馬就讓王德找人去把秦協道給宣了過來。 “那個林邑使臣說他原本準備了其他的貢品,但是你卻是建議他把所有的稻谷作為貢品,這是為什么?” 李世民跟秦協道說話,那是一點也不會客氣。 雙方的級別差距太大,也沒有必要講什么太多虛頭巴腦的東西。 “秦大郎,禮部今日收了林邑使臣的貢品,以后其他的藩屬國肯定就有樣學樣,到時候朝廷臉面全無,你該當何罪?” 一旁的吏部尚書豆盧寬也覺得臉上無光,在一旁斥責秦協道。 豆盧寬是典型的勛貴子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