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寥寥數語,顧惜年已說明了這木箱的來歷。 可也再次將皇帝的記憶,拉回到了并不遙遠的過去。 顧鷹剿匪,這件事是在后來傳回到京城之中的,在送往御前的軍報內,顧長生老將軍并未提及此事。然當年,老將軍已過五旬,自覺精力不濟,便在有意識的培養接班之人。 他向皇帝舉薦了長子顧鷹。 皇帝自然是要招來群臣商議。 一議之下,便有人將邊關剿匪一事,繪聲繪色的講給了皇帝來聽。當然,那名大臣是明褒暗貶,提起這事兒,主要是想參顧長生私縱長子出關,以剿匪之名,屠戮整個山寨。 但也有知內情者,替顧鷹說好話,說那賊匪猖獗,若不盡數滅之,遭殃的只是周圍沒有能力反抗的老百姓罷了。而顧鷹小將軍少年英才,僅帶了三十名忠仆,更未折損一人,便除了這個隱患,實數將才。 因此,在那一年,顧長生攜子回京時,皇帝對這位新成長起來的小將軍十分有興趣。 皇帝的年長顧鷹三歲,兩人年紀相仿,很有些共同話題。 也是聊得來,更是皇帝有意招攬,君臣二人,結為知己。顧鷹更是發誓效忠,在之后的歲月里,替皇帝平定了邊關之亂,讓他可以免了內憂外患,安安穩穩的坐在皇位之上。 那時,他還戲言,從此往后要跟顧鷹兄弟相稱,君不疑臣,臣不疑君,肝膽相照,共同護佑萬民。 那時候,他是有幾分真心的。 皇帝的心里,驟然現出了幾分不舒服,薄唇不悅緊抿。但即使想發作,也不知從何發起。 他是親眼看著顧鷹從翩翩少年郎,成為了滿臉滄桑的硬漢。 顧鷹—— 顧惜年總在不經意間捕捉到了皇帝面上表現出來的糾結。 她故作不知,接著往下講。 “我父對于百寶箱極其珍惜,保養擦拭從不假他人之手,更不允仆人隨意碰觸,久而久之,便有人覺得,這百寶箱內必然藏的是極其珍貴的物件。”顧惜年露出一個悲傷的微笑,喃喃的說,“也的確是沒有錯,珍寶箱內的每一樣東西,于父親來說,皆算得上是天底下頂頂貴重的物件,萬金不換。” 她開始一一做出介紹。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