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上來就問這個,真的合適嗎? 好吧,顯然這個紐約的記者,被上個賽季的科比刺激到了。 2009年2月3日,洛杉磯湖人做客紐約尼克斯,科比在這里以31投19中,罰球線20罰全中,砍瓜切菜般地拿下了61分,并打破了麥迪遜廣場花園塵封了近二十五年的得分記錄。 那一晚,尼克斯的主場淪陷了。 尼克斯的球迷集體倒戈,沖著科比發出了mvp的吶喊聲。 迎著記者的目光,陸鳴都不知道應該說些什么了,他還一場都沒有在尼克斯主場打過常規賽。 最終,陸鳴還是回答了一句,“或許有一天,也許是今天,也許不是,這個記錄會被尼克斯自己的球員破掉,也許是我,也許不是?!? 誰知那記者竟然興奮了,“就是說,有25%的機會!” “……” 您這到底是什么邏輯?什么理解能力? “對于晚上的比賽,最重要的是拿下一場主場勝利。至于得分多少,并不重要?!? 陸鳴無奈又解釋了一句,示意其他人趕緊提問,并開玩笑地說道,“不要再問這種看起來沒什么實際價值,而且像是在刺探軍情的問題了?!? 底下人都笑了。 那位記者也很不好意思地笑了,并站起來說了句,“騷瑞!” 這時,第二位記者也出來提問了,“陸,第一場比賽中,你用90秒10分,四次拜佛的方式,打爆了對方的防守球員。本場比賽,你還會這樣方式嗎?” “pray-to-buddha?”陸鳴愣了下。 “就是fake-hesitation,這是中文中拜佛的意思,我問過一位中國的記者朋友,他說是這么翻譯的。” 到是夠與時俱進的。 不過,那是事出有因。 誰沒事非要這么搞? 陸鳴覺得,紐約的記者朋友們,是不是有點太過激進了些? 自己才打了一場比賽,就激動成這樣? 陸鳴沒有再一次解釋這個事情,只是平靜地反問了一句,“如果大家都好好打球,在比賽中不去發表一些看起來是在言論自由范疇里的言論,我為什么要那么做呢?” 接下來的時間里,媒體記者又問了一些不痛不癢的問題,然后結束了賽前采訪環節。 下午的訓練照常進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