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也許這些歌曲成績有些不盡人意,但質量完全和“普通”二字掛不上邊,強行類比,就像曹軒自稱三流商人一樣滑稽荒誕。 不管本身事實如何,但在外人眼里,確實有點過于欠揍了……… 這張被曹軒命名為《qing》的專輯,名字并非是一個英語,而是【情】字的漢語拼音。 這張專輯歌曲大多數歌曲都偏向于情感類,但又完全不是愛情,用單純的emotion(情感)來表示又感覺有點干巴巴,所以曹軒索性就用【情】漢語拼音作為名字。 一方面,曹軒一直覺得漢字所代表的意義極多,一個【情】字包含萬千,可以代指情感情緒,言盡了人心人事。 另外一方面,用漢語拼音也比較有特色,有曹軒的個人標簽在,更令人印象深刻。 還有就是,作者和讀者都好記……… 《qing》這張專輯曹軒“創作”的很累,主要是他瞄準的幾首歌,不少歌詞都不符合,得他上陣原創修改。 其中又屬黃老板那首《shape of you》改動最大,基本上算是改頭換面。 沒辦法,誰讓這首歌是黃老板寫的,實在太黃……… 《shape of you》,中文名譯為《你的身姿》,是外號黃老板的英國男歌手艾德·希蘭創作演唱的歌曲,2017年首發。 這首歌極為火爆,首周登陸公告牌就直接拿下冠軍,并累計奪冠12周,還幫黃老板拿到了一座格萊美。 最值得一說的是,這首歌不僅數據火爆,而且流行性極高,在中國也很火,而且火的時間也很長,發售數年后仍然不少人喜歡。 曹軒之前就盯上這首歌,但一直沒薅,就是因為這首歌的歌詞太露骨。 放在國內,差不多等同于《朝你大胯捏一把》,曹天王寫這首歌,人設就崩了。 呃,考慮到曹大官人的名聲,這事也不好說……… 不過這樣的歌詞畢竟不正能量,也不被國內主流所認可,歐美保守開放與否且不談,關鍵曹軒現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國形象。 緋聞八卦也就罷了,私人生活問題,而且對于大部分的明星來說也不新鮮,屬于小節。 但是輸出作品絕對不能出格,這里面有本質的區別,所以曹軒對這方面很謹慎,絕對不留話柄。 所以《shape of you》這首歌的歌詞必須大改,之前曹軒就一直在打草稿,琢磨出來一定成果,才把這首歌拿了出來。 歌詞的大概故事背景不變,還是暗戀和愛情萌芽的那一套,不過省略了大量的黃色臺詞,更多的是講述愛情的甜蜜和帶來的糾結迷茫。 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就是,《shape of you》原版的旋律和表達的情感不變,但歌詞和mv劇情架構,更素且正能量。 除了黃老板的《shape of you》,阿黛爾的《hello》也是《qing》這張專輯的主打歌曲。 這首歌是是阿黛爾·阿德金斯第四首公告牌冠軍單曲,說起來加上之前的《rolling in the deep》,曹軒已經薅了阿黛爾兩首冠軍單曲。 夢龍樂隊欣慰的流出了淚水……… 曹軒也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后續如果能找到其他的精品歌曲,他就不再薅阿黛爾了。 當然,要是找不到就另外兩說,他這種人,是不能講良心的。 《hello》和上一首《shape of you》一樣,都是登陸公告牌的首周就奪冠冠軍單曲,而且也是奪冠10周以上的歌曲,給阿黛爾拿了三座格萊美。 說實話,這兩首歌一度讓曹軒有些猶豫,放在一起很可能達不到原時空的成就。 同時又有些期待兩首王炸放在一起,誰能更勝一籌,又能聯手創造怎樣的神奇。 除了這兩首王炸,其他幾首也各有特色,并不遜色這兩首多少。 或許專輯整體精品歌曲的數量比不上讓曹軒的封神的《legend》,但質量真不算差,甚至更勝第二張英文專輯《release》。 上次《legend》過后,實體專輯市場進一步收縮,網絡數字專輯開始慢慢崛起。 曹軒也很好奇,《qing》在這個時代變革的時代,能否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專輯穩定有序的制作,截止到曹軒進組《劍雨》之前,就算完成不了,但估摸著也能完成大半。 抽空趕一趕進度,下半年估計應該可以面世,算是可以堵一下如今天天在曹軒微博評論區叫罵的粉絲的嘴了。 ……… 錄了幾遍歌,時間也差不多傍晚了,曹軒叫上午高幾個人吃飯,然后各回各家。 檔期不算特別緊張,而且家里還有老婆孩子,曹軒現在很少加班,到點就走。 一回到家,就看到自己寶貝閨女蹬蹬邁著小短腿跑過來要抱抱,旁邊是孫蘭和專門請的育兒保姆。 曹軒和曾離畢竟還有工作,雖然有意識的推了一些繁雜的事情,把精力省下來投注家庭和孩子身上,但也不可能一直圍著孩子轉。 所以,真正在家看孩子其實是孫蘭老兩口這對爺爺奶奶。 不過曹軒有點怕老兩口溺愛閨女,并非他這個當兒子的言論父母不是,但話說回來,老兩口對孫女確實是過于寵溺。 曹雙國同志還好,雖然也寵,但好歹還有點原則,孫蘭那是真拿孫女當心肝寶貝,那是放在手里怕磕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無底線的寵愛。 俗話說,愛子如殺子。 曹軒雖然也疼閨女,但不希望自己的閨女養歪了,所以專門請了一個經驗豐富育兒保姆。 一邊較為科學的養育孩子,另外碰上什么事,也能給他和曾離打個報告,及時糾正教育。 把孩子交給奶奶帶,曹軒不放心,把孩子交給育兒保姆一個外人帶,家里也不放心。 要是讓兩人一起帶。就相對能抵消一些矛盾,雖然細節上可能也有些沖突,但總的來說,算是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今年6月份,小曹黎就兩歲了,曹軒和曾離計劃三歲時送孩子上托兒所。 既解放了家里,還有老師教養,也能給孩子找些玩伴。 而且曹軒打聽了,三歲的小孩,語言、行動和認知能力都具有初步的自主,并處于一個快速的成長期,上學比在家里對孩子更好。 當然這只是一個設想,具體來說還要看孩子的適應能力。 有的孩子不適應幼兒園,有條件的也可以等一等,讓孩子再大一點再上學。 一想到上學,曹軒還琢磨著抽空是不是給孩子買點兒童讀物和名著,沒事給孩子講講,比如《紅樓夢》《圍棋初解》什么的,將來可能對高考有用。 曹軒算了一下,小曹黎是2007年6月出生,高考起碼要到2025年或2026年。 嗯,這書是肯定寫不到那時候了,曹軒也絕對不知道高考題,只能讓孩子自己考了……… 不過小曹黎要是返回老家棗市上學,正好又在2022年中考的話,曹軒倒是有不少心得。 但這也就是一說一樂的事,曹老板的身家也不需要弄這些題,捐幾棟教學樓,再掏點援助基金,國內外的中學大學隨便挑。 當然如果可能的話,曹軒還是希望孩子自己爭氣考上大學,也算是彌補了當年自己高考落榜的遺憾。 “今天干什么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