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實際上,曹軒雖然薅了許高的羊毛,但真不太清楚他是什么時候出道的。 畢竟午高沒啥緋聞曝光,早期資料又少,不是粉絲的話,外人很難記得這么清楚他本人。 曹軒印象里也只記得《素顏》是2010年大火的。 之后幾年qq三巨頭橫空出世,歌曲、網絡數據不弱小周、陳奕遜,也僅此而已了。 畢竟他是個70后,哪怕熟悉娛樂圈,也肯定優先那些曝光量足的明星,他們仨后來的一些事跡曹軒還知道,起家初期真不是很了解。 所以,曹軒起初還真沒怎么注意到午高,真正得知其出道,還是2007年年末。 從那個時候起,繁星就出面接觸了午高,不過被后者婉拒。 怎么說呢,午高這個人還是有些清高傲氣的,一方面覺得自己也可以憑借才華殺出來,另一方面本身性格比較內斂,只想做音樂,不想在娛樂圈太活躍。 不過這個想法在今年年初他發售第一張專輯后,有了轉變。 2009年1月10日,午高發行第一張個人音樂專輯《自定義》,幾乎一個人包攬了專輯所有的詞曲創作和大部分幕后工作。 歌曲質量也不錯,有不少也算是耳熟能詳的歌曲,比如《清明雨上》《有何不可》《城府》等。 但是,午高還是低估了現實。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情況在娛樂圈并非個例,但也絕不多見,絕大多數叫好又叫座的口碑爆款也離不開宣發營銷。 曹軒當年捏著一大堆經典歌曲,開局也是走了電臺的后門,蹭了任賢奇的熱度,才算小有名氣,后面聯合華納,捆綁【南任北曹】才成功爆紅。 小周當年也是經歷了一番波折,背后有公司襄助,再加上臺媒那幾年想捧新人上位,才抓住了機遇。 即便如此,周杰綸也是兩三張專輯之后才真正意義的大爆。 所以想上位,哪怕實力雄厚,也得要看機遇、時運和背景。 原時空午高第一張專輯雖然網站播放數據不錯,但缺乏推廣宣傳,主流媒體根本不見蹤影,網絡上也基本只圍繞小圈子和粉絲群體。 第二張專輯才真正有點起色,拿到一些榮譽和曝光,繼而和海蝶簽約,才真正的成為和不少當紅歌手爭鋒的qq三巨頭。 如今qq星改制,午高因為積累的人氣,數據表現不錯,還拿下了一周周冠軍,自動獲得了一定的曝光和收入。 但是這些和午高預想的相差很遠,他也知道自己之前的想法有點天真。 這時候多家唱片公司看中了他的潛力和才華,邀請簽約,但午高還是選擇了繁星。 除了因為繁星的資源規模業內一流,同時也是繁星口碑好,藝人很少會接觸那些狗屁倒灶的事。 環境待遇也寬松,像午高這樣不愿意拋頭露面的,公司也會給予尊重,不會強逼其出來工作,音樂創作也沒什么限制,只要不是太出格的,基本沒啥問題。 這些條件是很多唱片公司無法給予的,即便有唱片公司同意這個條件,但信譽明顯沒有繁星可靠。 午高比較了一下,就果斷和繁星簽約,并在入職不足一個月,就開始籌備自己的第二張專輯。 林武是午高的經紀人,因為午高不同一般的新人,又比較抵觸娛樂圈,兩人的初期磨合談不上順利。 直到今天來到百花錄音棚,才算是打壓了一波午高的“囂張氣焰”。 林武的高興一直維持到錄音師進來,午高馬上和其討論設備和相關錄制細節,幾番談話下來,錄音師才意識到碰上了高人,討論愈發認真。 兩人說的熱火朝天,林武在旁邊聽得一頭霧水,他雖說也帶了兩個歌手,那也僅僅了解一些常識,深入話題就是睜眼瞎了。 見插不進去嘴,索性打了個招呼,窩在沙發上補覺。 心里琢磨再帶午高來幾天,等他都熟悉了,專輯制作進入正軌,自己給他物色一個助理,就閃人忙別的工作。 林武這一覺就從早上睡到了中午快12點,而且不是自己醒的,是被人搖醒的。 此時他還以為午高叫他吃飯,一擦嘴角的口水,迷糊的問:“你吃什么,我去外面買。” “那辛苦了。” “不用客氣,咱們倆……” 林武突然覺得聲音不太對,眨眨眼睛,迷蒙的眼神清醒過來,看到面前人的模樣,頭皮都麻了。 “老…老板?” 穿著高領毛衣的曹軒把望向錄音室午高的視線收過來,轉頭看向林武。 “你們想吃什么自己買,順便去一趟草上飛餐廳,位置在后海那邊,那里有我們幾個的午餐,幫我帶過來就行。” 他剛說完,旁邊的張崇從懷里掏出個錢包,抽出多出幾張百元大鈔,笑瞇瞇的塞到林武手里。 “這是你們飯錢,辛苦你跑一趟,一會我給草上飛打電話,你到那提我名字就行。” “好的,崇哥。” 張崇現如今掛職行政部高級行政助理,職位等同于部門副總監,不但是老板跟前的大紅人,還有實質行政級別,算是繁星高層。 要不是林武當年也跟張崇后面跑過腿,想叫“崇哥”都沒資格。 看著這小子臊眉耷眼的出去買飯,張崇忍不住搖了搖頭。 “這小子當了經紀人,還是這么毛躁,不過好在夠勤奮負責,聽說藝人有什么事都管著,黑白顛倒,休息時間都不夠用。” 繁星藝人經紀部的經紀人和執行經紀人,累計加起來也有小30人了,幾乎一半都在曹軒的團隊歷練過,當過張崇的小弟小妹,遇上事,他也幫忙美言兩句。 不過曹軒并沒有把這事放在心上,只是看著錄歌的午高。 錄音室為了保證絕對的安靜和關注度,除了在錄音師那留了一個窗口作為交流,另外的窗口,外面可以看里面,歌手里面卻看不見外面。 不然午高再清高,也不至于見了老板都不出來打聲招呼。 不是錄音師抽空示意他出來喝水休息一下,以做提醒,恐怕曹軒走了他都不知道。 猛然看到曹軒這位華語樂壇的傳奇,午高有點小懵,然后拘謹小心的站好,略帶局促的打聲招呼。 不僅僅因為曹軒是他的老板,也是曹軒算是他半個偶像。 或者說,像午高這種85后,基本都是聽曹軒歌長大的。 曹軒當初90年代末走紅的時候,他們也就十三四歲,剛剛上初中,而世紀初曹軒踏入巔峰的時候,他們也在初高中晃蕩,親眼見證曹軒的輝煌。 如果說,80后有關樂壇的青春記憶除了曹軒外,還有四大天王的余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