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東宮娘娘就在監視器后面面無表情的看著,不時把玩一下手里的手機。 他想演完回去看監視器,都沒敢往胡婧那邊瞟,自顧自先看拍攝。 都是職業演員,演技也都在水準之上,一段逛街情侶戲根本毫無難度,直接奔著下一場拍。 安妮海瑟薇下班,被幾個人打劫,曹軒出現,將幾人打退,救下女友,但包還是沒了……… 《颶風營救2》的劇情并不復雜,甚至與第一部都沒有太大的聯系。 上次日本救妹成功之后,曹軒飾演的男主陳軍的安保公司把業務開展到了英國,男主也來到英國工作。 在此期間,他遇到了在一家藥物研究所工作的女主,兩人陷入愛河。 而兩人并不知道是,這家生物研究所只是個幌子,實際上歐洲某黑幫集團,生產研究新型毒品的實驗室。 國際刑警組織查到了情況,派臥底胡婧去潛伏收集證據,期間和女主作為同事,關系處的不錯。 后來胡婧證據雖然收到了,但臥底事發,胡婧受傷逃離,臨走的時候把證據u盤放在了知根知底的女主包里,打算事后通過國際刑警悄悄拿走。 卻不想女主受到了搶劫,包被搶走,u盤沒了,而國際刑警內部有叛徒,胡婧差點被滅口,女主也被盯上。 之后,黑幫派人抓住女主,男主以為是當初那幫搶劫犯報復,孤身殺入,一頓暴打,拿到了u盤,有點明白情況。 之后一方想救人,一方想拿到證據滅口,雙方斗智斗勇,再加上還有胡婧等警方的劇情,最終完成這部電影。 劇情不算新鮮,甚至有點套路模板化,但《颶風營救2》看的也不是劇情背景,動作打戲和緊張的營救節奏才是關鍵。 如果說《颶風營救》第一部,制作團隊包括曹軒都有點摸著石頭過河的意思。 等了解到了觀眾反饋,大家對這個系列有了更深程度的了解,劇情設定和拍攝風格也更加成熟。 或許這樣不會被一些影評人和資深影迷喜歡,但絕對能打動大部分的普通觀眾。 曹軒很明白《颶風營救》系列是什么定位,爆米花式動作電影,融入一些親情和愛情色彩,但實際核心賣點還是動作片。 一部商業動作片,好看刺激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可以往后擱……… 所以這也導致,《颶風營救》第一部還細心雕琢了一些親情元素,第二部相對更直白的走英雄救美的愛情+動作舒爽路線。 節奏迅速的劇情和成熟的團隊,讓《颶風營救》拍的很快,不到一個月就把倫敦的電影前中期劇情拍完。 然后轉戰曼徹斯特,電影設定是反派黑幫的老巢,中后期的營救和決戰都是在這拍。 ……… “哇,你好,你好。” “我是克里斯蒂亞諾·羅納爾多,你可以叫我羅納爾多。” “我是魯尼。” “我是你的忠實影迷,你在《公主日記》里真的太漂亮了。” 得知《颶風營救2》轉戰曼徹斯特,c羅等幾個曼聯球員跑過來探班。 曹軒本來還以為是來看自己的,還有一丟丟小感動,結果特么一到劇組,這幾個畜生就往人家安妮海瑟薇旁邊湊。 像他們這些球星,平時不缺女明星和模特和他們交朋友,但基本上都是以歐洲這邊為主,在美國這個足球荒漠還是影響要弱一些的。 安妮海瑟薇作為好萊塢明星,在國際上還是有些知名度的,對這幫牲口的誘惑力不小。 尤其是c羅,這段時間正是最得意且花心的時候,曹軒在英國拍戲就沒少看見他的八卦緋聞。 據說僅2008年,c羅正式承認或者被拍到親密照片的女友就有5個,一夜情或者友情切磋就數不勝數了。 其某位護士女友就公開嘲弄這個花心大蘿卜——房子很大,技術很好,睡過8萬個女人。 要知道,曹大官人緋聞對象才只有四位數呢。 論“渣男”, c羅這廝在英國及歐洲的名氣比曹軒在國內有過之而無不及……… 很多中國媒體或者是歐洲媒體評價兩人關系好,也時常引用【臭味相投】、【物以類聚】等類似形容詞。 曹軒對這群lsp沒啥說的,投了個鄙視的眼神,接著和一幫反派嘍啰拍戲。 后來靈機一動,把c羅和魯尼這兩個名氣最大的叫過來,語氣真誠。 “片場好玩嗎?” “好玩,挺有意思的,比我們拍廣告場面大多了。” “你們倆要不要串個戲?” “客串?” c羅心動又有點猶豫:“我們能行嗎?要不要和經紀人說一聲。” “你們又不是沒拍過廣告,沒問題就一兩場,就當玩了。” “行吧。” 兩人都有點躍躍欲試,廣告、紀錄片、采訪兩人經常來,正規電影拍攝還是第一次。 曹軒轉頭就和導演商量一下,兩人時間有限,再加上劇本都定了,也給不了什么多大的角色,就是簡單露下面,算是小彩蛋興致的鏡頭。 準備了一下,說了段戲,開始正式拍攝。 這段戲說的是曹軒初到曼徹斯特,抓到了一個小嘍啰,小嘍啰帶他找到頭目,對方認出了男主,雙方開打。 對方人多,又有槍械,男主不好硬拼,且戰且退,游斗絞殺。 曹軒跑到一個小店,幾個黑幫虎視眈眈沖進來,魯尼飾演的穿著曼聯球衣的老板見狀大怒,不知道從哪摸出來一個棒球棍。 “你們是誰,滾出我的店。” 黑幫掏出手槍指著他,魯尼棒球棍啪嗒一聲摔在地上,雙手高高舉起,臉上的憤怒變成了驚恐。 “哥們,冷靜。”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