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安平三十八,年臘月二十七。 距離大年還有三天,雖然今年一年發(fā)生了很多事情。 新皇登基,百王造反,年底的時候,又與北邊的金人發(fā)生了戰(zhàn)爭。 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唐人過年的心情。 有句話說的好,不管生活有多么苦,年該過還是要過的。 在今日早上天還沒亮的時候,京師城門外,就排出了長長的隊伍。 在人群中有挑著雞鴨的百姓,有挎著籃子的婦人,還有那些很少入城好奇打量著四周的小家伙們。 看著那高大宏偉的城門,小家伙們都興奮不已,不停的嘰嘰喳喳的問著身邊的長輩,城里面的情況。 對此,大人們也不嫌煩,笑呵呵的給他們講著,城里熱鬧的場景。 聽到大人們的講述,小家伙們都是憧憬不已,幻想著自己待會兒進城的時候,該去哪里玩。 “鐺鐺鐺!” 隨著晨鐘的敲響,城門的兩個偏門,緩緩的被打開。 隨后一對身穿鎧甲的士兵,踏著整齊的步伐,來到了城門口。 緊跟在他們后面的是身穿灰色皂衣,手拿水火棍的京師府衙的人。 當(dāng)這些人站好以后,百姓們便有序的排好隊,準(zhǔn)備一一的走上前,掏出兩枚銅錢,扔到了箱子里。 原本在眾人想來,今天應(yīng)該跟以往一樣,沒有什么情況。 可就在前面的百姓準(zhǔn)備交錢的事,卻被衙役伸手攔了下來。 排在第一位的老頭,一手牽著自己的孫女兒,看著攔下他的衙役皺著眉頭問道:“陳捕頭,這是什么意思?難道不讓小老兒進城嗎?” 很顯然,從這個老頭話語當(dāng)中,可以聽出,他認識這個衙役。 聽到老人的詢問,唯一一名身上配刀的衙役,苦笑著搖頭解釋道:“六叔,您誤會了,不是不讓您老人家進城,而是需要你們等一等。” 一聽這話,老人似乎明白了什么,左右看了看,然后小聲的問道:“是不是有什么大人物要來啊?” 對此,那衙役只是嘆了一口氣,搖了搖頭,并沒回答。 見對方不打算回答,老頭正要再追問時,只聽見“嘎吱”一聲,向來很少被打開的中間城門,也緩緩的被打開。 隨后就見一隊皇城衛(wèi)兵,邁著整齊的步伐走了出來,站到了城門兩邊整齊肅立。 看到新出來的士兵,有人一眼就認出了他們的裝扮。 “好像是皇城衛(wèi)軍,難道是陛下要出巡了嗎?” “這誰知道?不過我估計八九不離十,畢竟他們的任務(wù)是守衛(wèi)皇城,除非陛下出巡,不然他們一般是不會出動的。” “不知道情況,就別瞎說,陛下半個月前就去北方了,難道你們不知道嗎?” 就在這兩人小聲討論的時候,旁邊突然傳來一個不屑的聲音。 聽到這人的話,剛才討論了兩個,都回頭看了他一眼,好奇的問道:“這么機密的事,你咋知道的?” 那人咧嘴一笑,臉上帶著一絲驕傲的回道:“也就是你們這些城外人不知道,城里面的大戶人都已經(jīng)知道了,畢竟這也不是啥秘密。” 那二人聽到這人的話,和這家伙那說話有些高傲的語氣,頓時明白過來了,眼前這個有些傲氣的小子,很明顯是給城里的大戶人家辦差的。 就在人群低聲討論的時候,突然有人小聲的說道:“咦!他們長槍上怎么纏著白布啊?這大過年的,多么不吉利。” 直到這人的提醒,眾人才發(fā)現(xiàn)。 原來這些皇城衛(wèi)兵的長槍上,都綁著一根白色的白綾。 “閉嘴,別亂說話!” 就在周圍的人打算討論討論,這是怎么回事的時候?一個蒼老的聲音突然響起。 周圍的人聞聲看去,就見一名斷了一臂的老人,目露悲傷之色,看著那飄動的白綾。 就在周圍人搞不懂什么情況的時候,遠處的大道盡頭,突然傳來了馬蹄聲。 聽到動靜的眾人連忙轉(zhuǎn)頭看去,就見一名身穿白袍騎著白馬的士兵,舉著一面招魂幡往城門口行來。 這桿招魂幡,并非像普通百姓家那樣,用樹枝做成,而是綁在一桿長戟之上。 隨著這名騎著白馬的士兵緩緩行動,那長達兩米的白帆,也隨著微風(fēng)緩緩的飄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