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唐國,安平38年,夏。 這一年,發(fā)生了許多事情。 安平帝李忠,遇刺身亡,其二子李源登基,改年號永昌。 同年四月,九江王李超,為了抵抗中央朝廷的削藩政策,聚集百位藩王,喊出清君側(cè),誅佞臣的口號,發(fā)兵百萬,進軍京師。 同月,收到消息的朝廷,發(fā)布強征令,朝廷管轄范圍內(nèi),實行一戶抽一丁制度,組織軍隊準(zhǔn)備平定叛亂。 六月末七月初,兩方人馬,幾乎同時做好了準(zhǔn)備,齊齊向?qū)Ψ桨l(fā)動進軍。 只不過據(jù)小道消息傳出,朝廷在發(fā)兵頭天晚上,似乎發(fā)生了一些混亂,具體是什么事情,外界就不得而知。 時間回到,朝廷大軍出征頭一天。 以辭官在家的柳相,坐在自己的軟轎上,看著轎外人煙稀少的京師,忍不住哀嘆了一聲。 朝廷發(fā)布強征令,把管轄地的男丁,幾乎抽走了一大半。 而作為人口密集的京師,更是主要征收對象。 而除了平民百姓之外,大批的勛貴子弟,官宦子弟也幾乎被強征入伍。 這下好了,京師的治安一下好了許多。 畢竟這些勛貴子弟和官宦子弟,是平日里治安官最頭疼的人。 只不過朝廷這個做法,讓那些勛貴子弟和官宦子弟的父母,有些不滿。 畢竟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兒子戰(zhàn)死沙場。 可朝廷這樣做也是沒辦法,軍隊中實在太缺少低級軍官了。 就憑那些大字不識的農(nóng)夫,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nèi),讓他們明白軍隊中的那些條條框框。 所以朝廷無奈之下,便把那些懂文墨的勛貴子弟官宦子弟,充入軍隊當(dāng)中,擔(dān)任低級軍官。 只不過對于朝廷這個做法,柳相卻是不敢茍同。 雖然他是宰相,但多少也懂些軍陣之事。 那些勛貴子弟和官宦子弟,別看平日里一副指點江山,自己是個大才的樣子。 其實真把他們拉上戰(zhàn)場上,說實話,真沒幾個頂用的。 這幫家伙估計看到敵人不嚇的腿軟,就已經(jīng)算是很好的了。 “唉,危機如此,陛下,只能看你力挽狂瀾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