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圍城沒幾天,卻是冀州本地愈來愈多的老百姓開始自發的組織了起來,幫助漢軍運輸軍姿,甚至是伐木壘土。 而還有一部分的百姓發現漢軍居然真的不劫掠百姓之后,居然主動跑去找漢軍做起了生意,畢竟么,大軍開拔,從并州遠來經過滏口陘運輸緊張,除了必要的口糧之外其他的東西肯定是不會帶的,各類生活物資都是奇缺的,用這些生活物資換一些糧谷或是建安新錢,自然也是極好的。 漸漸的,這個貿易的規模越來越大,越來越大,大量魏郡本地的,甚至遠在清河、安平、巨鹿的豪強和富商,乃至于冀州商人階級的代表甄氏,都跑過來與漢軍展開貿易。 要知道并州現在就在漢軍的手里,此地胡漢雜居,本來也盛產商人,尤其是太原的那些士族,太原是個因為士族實在太多連豪強都生存不下去的地方,商品交易原本就都壟斷在那些如王、郭等士族的手里,而后方負責處理并州事,又不讓殺降的鐘繇本就頭疼不已,缺錢缺糧缺一切,面對這些士族和匈奴手足無措,又不敢像呂布一樣大肆殺戮。 結果此處的商路一開,卻是把鐘繇都給救了,沒幾天的功夫,由鐘繇所組織的商隊,或者說太原世家聯合代表團,便從并州出發了,為大軍運送軍糧的同時,卻是順便做起了生意,而由于并州盛產的毛皮、筋角、煤精等物,都是獨門生意,也不愁銷路,很容易就換來糧食、布帛等商品,再與大軍進行兌換,將糧食留下,將銀錢帶走。 如此一來,不但漢軍增加了軍需,小日子過得更加舒服了許多的同時糧谷也更加的充足了,并州的士族也心甘情愿的掏空了家底,換來了銀錢布帛,匈奴人也得已成功北上回家向賈詡投降,趙軍降卒也不至于餓死,冀州的士族豪強和百姓也連連夸贊漢軍的軍紀嚴明,紛紛以漢人自居,誰也不承認自己是趙人。 一舉多得,三贏。 而劉協的大軍畢竟是來攻打鄴城的,當然就不方便接待這些商人豪強了,于是,所有的貿易漸漸的都挪到了由張飛所駐守的蕩陰去了。 張中郎將與民秋毫無犯,寧愿在大冷天里睡在冰涼的地上,寧凍死不拆百姓房屋的事兒,這幾天里已經傳遍了魏郡南部,也沒什么人下令,大家幾乎是自發的就聚到了蕩陰,沒別的,就是信任張中郎將。 又因為蕩陰這地方距離河內比較近,甚至嚴格來說壓根就是在河內的境內,于是河內的商人也就跟著摻和了一腳,沒幾天的功夫,蕩陰居然變成了一個商品集散中心。 蕩陰的老弱婦孺干脆幫著在城外修建起了一個簡易的集市,集市越修越大,在此地集散的貨物越來越多,漸漸的,這個臨時集市的規模居然比原本的蕩陰城還大了。 于是乎張飛莫名其妙的就成了實質上的蕩陰縣令,甚至直接收起了關稅。 大家都覺得張縣令愛民如子,是個好官,非常的信任、愛戴他,而這個臨時搞起來的集市因為大軍、老弱、并州人河內人冀州人各種匯聚,又要做買賣,各種亂七八糟的破事兒自然也都是少不了的,于是又一股腦的統統扔給了張飛處理,把他給忙得是腳都不沾地了,卻也確實很辛苦的將諸多事安排的井井有條,收上來的稅賦卻是正經不少,不但保障了他們這一支偏師的供養,甚至還能支援天子。 而劉協和審配,甚至的事實上離此并不算遠的黎陽袁紹,都默契的把戰火避開了蕩陰。 于是一時間,并州、河內、魏郡上到士族豪強,下至販夫走卒,都在夸耀張飛的功績,一提起張飛,大家都公認此人乃是太守之才,司馬懿甚至提議,等大戰結束之后可以考慮讓張飛調任去尚書臺,做個尚書右丞,想來一定能成為荀令君的好幫手。 只有張飛自己,每每在深夜點燈熬油的處理政務的時候總是莫名的有一些心酸。 我是來打仗的啊! 這樣的情緒一直縈繞在張飛的心頭,長達半月之久,直到,蕩陰城迎來了來自于冀州的第一波的流民。 “你們既然不是來做生意的,來我蕩陰做甚?” “來人可是張縣令張公當面?” 張飛聞言抽搐了一下嘴角,然后面色頗為籃子疼的點了點頭。 “我等原本就都是司隸一代百姓,能不能請您收容我們,讓我們回家?袁紹他,他請了烏桓人南下了啊!”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