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在光榮之丘的東線前沿陣地方向, 上千股靈能飛蟲群浩浩蕩蕩地飛來。它們的亮相預示著蟲群的進攻即將正式開始。 在西線陣地前的蛇后林迅速以葉管糾纏在一起,制造出一個個網兜一般的葉管池,把敞口對準了天空中密密麻麻的飛蟲群。 但是,飛蟲群卻在飛臨前線的最后關頭齊刷刷地轉身飛走了,仿佛控制它們的新蟲后們忽然把它們叫回去吃飯。 一時之間天空中所有的飛蟲全部消失,露出了躲藏在飛蟲群后面的龐大蟲群。 那是一只由龍翼飛蟲群、小天巫群和巨型天巫組成的混合部隊。 蟲群在奪地戰(zhàn)爭之后,在隊伍中已經很少出現(xiàn)小天巫這一兵種。因為在奪地戰(zhàn)爭后期,絕大多數(shù)的小天巫不是被擊殺,就是進化成了巨型天巫。 谷歇 各大蟲后和蟲母也不再繼續(xù)孵化小天巫,而是將資源都投注到巨型天巫身上。 在奪地戰(zhàn)爭之后的三十多年里,巨型天巫漸漸受到了人類部隊越來越強的針對,追光陣線中涌現(xiàn)出很多以狙擊槍絕殺巨型天巫著稱的槍炮師。在歐亞大陸常年與人類作戰(zhàn)的蟲群中,漸漸恢復了小天巫的孕育孵化,但是規(guī)模極小。 然而在這一次蟲群聚集過程中,蟲群中出現(xiàn)了萬蟲之主。它顯然發(fā)現(xiàn)了小天巫的優(yōu)勢,同時也找到了大規(guī)模經濟實惠制造小天巫的方法。這一次老蟲族的空軍中,小天巫數(shù)量第一次超過了龍翼飛蟲, 成為了最多的兵種。 它們的樣子和巨型天巫大同小異, 只是身材更苗條, 飛行更靈活快捷, 噴吐的不是劇毒飛蛭這種大型片殺傷的飛蟲,而是毒囊飛刺。 毒囊飛刺是擁有三次殺傷特性的蟲族武器。飛刺的鋒銳可以戳入任何人類戰(zhàn)斗單位,破開護甲造成物理傷害。同時毒囊爆炸產生爆炸傷害。而毒囊中的毒素通過爆炸彌漫到人類戰(zhàn)斗單位內部或者空氣中,還能造成大范圍毒傷。 這種飛刺無論是對空還是對地都具有強大的壓制力。 小天巫唯一的缺點就是它們甲殼太薄,很容易被擊殺。 如今混入飛行兵團中的小天巫干脆就不長甲殼了,全身都是能量物質凝練而成,和靈能飛蟲的架構類似,只是它們仍然擁有獨特的毒囊飛刺,而且裝載的飛刺數(shù)量更多,飛行更加靈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