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在另一邊的遠處,十臺戰斗機甲則不用和仿真型智能機器人,模擬人類行為習慣的李云龍和燕雙鷹那樣進行交流。 機甲互相之間信號傳遞之間,對于整場戰斗的過程可能發生的一些意外,裝甲團會做出如何應對,兩名仿真型智能機器人會作出如何應對,早已經在機甲內的電腦當中計算過了無數次。 可以說這場戰斗還沒開始,戰斗機甲就已經看到了戰斗的結局。 由智能程序控制的戰斗機甲整裝待發,做好了隨時戰斗準備。 ———————————— 經過一番戰略部署完成,裝甲團找了一個空曠的地點,排兵布陣,各個營將重要武器機構安排在中央,外圍雜草等等障礙清空,做好了戰斗準備。 三方都已經完成戰斗前的準備,軍部大佬們下達命令。 “演習開始!” 隨著軍部的命令下達,信號傳遞之間,三方各自進入了戰斗狀態。 裝甲團據守一方嚴陣以待。 李云龍和燕雙鷹第一時間隱蔽起來尋找機會。 而十臺戰斗機甲,由四臺、三臺、三臺,分為三個小隊,保證每個小隊都能夠壓制兩名仿真型智能機器人。 地面灰塵被強風吹起,十臺戰斗機甲迅速升空,分別從三個方向,朝著遠處最明顯的目標,裝甲兵團撲了過去! “敵襲,敵人在天上,防空營做好戰斗準備,高射機炮,對空導彈,攔截戰斗機甲!” 戰斗來得如此迅速,前一秒宣布剛剛下達演習開始的命令,下一秒敵人就已經撲了過來。 還好的是,各部早已經做好了戰斗準備,隨著指揮官的命令,嚴陣以待的裝甲團迅速反應過來。 高射炮瞄準遠處飛來的戰斗機甲,噴吐出一道道的火舌。 90式35毫米雙管高射炮,是一種全新口徑的國產高炮,該炮還配用了815型射控雷達,其戰斗狀態重6300千克,初速1175米/秒,最大射速550發/分鐘,有效射高3000米,炮班人數3人。 該炮具有初速快、射速高、射擊精度高、反應速度快的特點,系統反應時間小于6秒,還具有對多批目標快速轉換攻擊的能力。 然而,這樣強大的空中火力攔截高射炮,在戰斗機甲面前卻毫無作用。 在戰斗機甲的高速移動的過程當中,高射炮想要命中目標都會進行一個對目標,速度,飛行軌跡,進行計算,然后提前打出子彈在對方的飛行軌跡上,達到攻擊敵人的目的。 在機甲內部高精度的黑科技攝像頭觀察下,高射炮的任何一絲微小動作都不能夠瞞過戰斗機甲的觀察,通過戰斗機甲內部的計算機瞬間計算出高射炮子彈的落點,隨后戰斗機甲身上的十多個噴氣動力系統,立即改變飛行軌跡,輕易的就躲開了高射炮的轟擊。 哪怕沒能夠觀察到高射炮的炮口,在距離一千多米的距離上,子彈出膛的那一刻同樣注定打不到戰斗機甲,初速1175米/秒的高射炮,速度太慢了,一秒鐘的時間,足夠戰斗機甲飛出幾十米的距離,脫離火力網。 更不用說,高射炮那令人捉急的系統反應時間,6秒的時間,足以讓戰斗機甲戲耍一般的躲開攻擊。 這是一場科技的全方位的碾壓。 高射炮的攻擊對于機甲而言沒有任何的作用,并且很快的隨著機甲作出反擊,裝甲團里面的高射炮相繼熄火。 裝備在戰斗機甲背部的兩米長電磁炮,精準的命中高射炮的轉向系統以及操作高射炮的士兵。 看著千米以外猶如一個小點的戰斗機甲,士兵們一臉茫然,身上飄蕩起被擊殺出局的煙霧。 戰斗機甲能夠隨意操控電磁步槍的威力,攻擊高射炮時威力較大,而攻擊士兵時候威力則恰到好處。 從發出警告,到高射炮試圖攔截戰斗機甲,再到高射炮相繼熄火而,整個過程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僅僅過去了極短的時間。 高射炮啞火過后,其余武器才剛剛開始準備攻擊。 作為新型防空武器的強大一員,地對空導彈發射。 拖拽著燃燒的光焰,導彈朝著戰斗機甲怒射而去,然而僅僅飛到半途,就被事先察覺到的戰斗機甲們,一槍自空中引爆,殉爆成了漫天的煙火。 僅僅只有一次攻擊的機會,沒來得及更換導彈發射,戰斗機甲們的攻擊就緊隨其后,毀壞了發射地對空導彈的導彈車。 防空武器的相繼受挫,令飛行在天空中的戰斗機甲出入戰場,猶如無人之境。 很快,眾多機甲飛行在裝甲團上空,開啟了點名模式。 裝備有眾多傳感器,攝像頭,紅外線,x光等等高科技裝備的戰斗機甲,雙眼銳利無比,輕易的就能夠在裝甲團里面發現對自己有威脅的武器,隨后第一時間將該武器破壞掉。 甚至有些武器還沒來得及發射,就已經被戰斗機甲毀壞。 “不行啊,還以為裝甲團會給點力的,完全沒有任何機會了。”遠處隱藏在一處密林當中的燕雙鷹和李云龍無奈搖頭。 原本他們還想趁著戰斗機甲和裝甲團戰斗的時候放冷槍,損毀一些戰斗機甲,然而現實是戰斗機甲以碾壓的姿態將裝甲團打得毫無還手之力,讓兩面仿真型智能機器人找不到任何的機會。 不過,這樣的場面早已經在兩名仿真型智能機器人的計算當中,戰斗機甲那百分之九十五的勝率中,情況基本就是這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