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她們何其無辜,而最后妖怪被收了回去,國王與王后重聚,取經人一行人也順利通過了此“難”,結果一個只有宮女們受害的世界就這么形成了。 想到這里,施梓便問道:“國王可還記得,幼時的一件舊事?” “哦?”國王心中納罕,不知道施梓說的是什么意思,卻也不敢大意,想了想才問道:“不知道道長所說的,是何事?” 說來,這國王其實跟那烏雞國國王有點類似,甚至說和取經路上的大部分國王,其實都有點兒類似,對神佛沒什么敬畏之心,所以才會惹來災禍。 當然,這在施梓看來怪不得他們,只能說他們這一屆國王比較倒霉,一方面是佛門有傳教的需求,另一方面則是取經路上設置難關的需要,所以都成了工具人。 其實,都說這西牛賀洲乃是佛教的大本營,但在這里真個禮佛信佛的,其實也沒幾個,倒還真聽應了那佛教現實中在其發源地的遭遇。 可以說,西行取經可不只是為了將大乘佛經傳到大唐,還有這沿途,實際上也是一個傳教、布道的過程。 只是相比之下,更加潛移默化。 當然,從唐僧師徒被觀音菩薩選中開始,他們就已經成了佛門弟子,既是佛門弟子,那為佛門傳教,其實也算是分內之事,一點也不奇怪。 施梓也是努力回憶了一下,才記起來一個地名,便道:“陛下年幼時,可曾在一處落鳳坡前,射落過兩只孔雀?” “這……”國王頓覺神奇,驚問道:“道長怎會知曉此事?” 雖是年幼無知所為,但當時那兩只孔雀生得十分漂亮,被他射落后卻又不知所蹤,派人搜尋了許久都不曾找到。 那次他原本還想將這兩只鳥射下來給父王作為禮物,所以命人找了一天一夜,險些掘地三尺,最后一無所獲才罷休。 但也因此,對此事記憶深刻,至今不曾忘卻,施梓一提他便想起來了。 施梓見他還只是覺得驚奇,并不知道其中蘊藏的危機,心里暗嘆口氣,便問道:“你可知道,那兩只孔雀,是誰的孩子?” “這……”施梓這話讓國王不免惴惴不安,小心問道:“寡人自是不知,道長若有指教,還請言明!”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