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陳語呆若木雞的撓頭不止,卻沒辦法,只好照辦。 他先是拿起《筆陣圖》翻看起來,這是一本古書法論著,相傳為衛夫人所撰,又有說是王羲之所撰。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筆;六藝之奧,莫重乎銀鉤……】 【……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 【……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圣,無力無筋者病……】 這筆陣圖講的全是寫字筆劃,執筆,用筆的方法,列舉出七種基本筆劃寫法。 書中說,書道的精微奧妙是難以明說的,就像道德經里的道可道,非常道是一個意思。 反正說的很玄乎。 什么‘每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書道畢矣’,還提倡什么‘取萬類之象’。 這都是玄乎的,也有不玄乎的干貨,那就是講筆力。 意思就是說,每寫一個字,要用心,用力,用神,大致就是這個意思。 陳語看完后,可以理解為,寫字練字要專心,專注,入神,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而另一本《永字八法》現代人都知道的,練書法的,基本都拿它當基礎教材。 永字八法,側、勒、弩、趯、策、掠、啄、磔。 也就是點,橫,豎,鉤,提,撇,短撇,捺。 兩本書法書的內容在筆法技術上講的都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前者是七種筆法,后者是八種筆法。 其實都是差不多的。 但筆陣圖更多一點精神專注與各人特質的注解,而永字八法,更注重寫法基礎根基。 張僧繇從陳語的素描畫功,看出來陳語的書語基礎差,沒有興趣給陳語從頭教基礎,所以扔給他兩本書看,就是要讓他悟,讓他加深自己的基本功。 陳語可不懂這些,只能苦惱的每天縮在廂房里,拿著毛筆,一字一字,一點橫一撇一捺的練字。 就這樣,陳語窩在張府一直練了一個星期的字,終于忍不住了,這一天,他用毛筆練了八百字后,實在是忍不住了,就去張僧繇的書房要找他請假,外出逛逛,這古代梁朝時代的金陵是怎樣的繁華。 走進書法,陳語正巧看到了一幅神奇的畫面,張僧繇此時皮頭散發,兩只執著無筆頭的畫筆,沾著筆墨畫著素描,似乎是正好畫到尾聲。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