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伊森出生在一個叫米古拉的小鎮的富有家庭當中,沒錯,富有,但僅僅是跟周圍的人相比。 因為他所在的國家、所在的地區,所擁有的資源全部被另一個國家用很多種方式給掠奪一空。 伊森的小鎮有著自己的一支小小的防御武裝部隊,在這個地方沒有兵力的小鎮是很難穩定存在的。 因為火力相對較強,加上小鎮并不處于交通要道、周圍也沒有非常有價值的資源,所以小鎮總體情況還算和平,跟其他的城鎮相比。 說來也可笑,因為這些負面的情況,伊森才能安穩的度過自己的童年時光。 小鎮中的主流信仰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教派,在如今已經沒有多少人還知道、還信仰著這個教派,它的名字是拜火教。 傳承下來的教義相對簡單,簡化成一句話就是善良正義與邪惡是這個世界上一定存在的對立面,但善良與正義總會獲得最后的勝利。 在外部威脅的作用下,小鎮中的教派沒有像一些教派那樣被人為扭曲,在這個教派的作用下,小鎮鄰里之間的關系相當親切,算是這個地方的另類。 伊森從小就非常的聰明,小鎮中的老師所教授的知識,他只需要幾天就能融會貫通,甚至能夠延伸出一些老師也無法回答的問題出來。 隨著年齡的增長,伊森在小鎮中已經無法繼續獲得教育資源,未成年的他已經成為了小鎮中科學知識最為豐富的人。 在這種情況之下,伊森的父母以及鎮長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托人將伊森送到美國進行進修,學習最為前沿的知識。 后來的伊森也沒有讓他們失望,盡管在學習上獲得的成就無法和托尼斯塔克這種人相比,但是對比同齡人,伊森已經是最為頂尖的一批。 見過了美國大多數人的樣子,年齡逐漸增長的伊森有了一個想法,那就是自家的家鄉不應該是那個樣子,它值得變的更好。 知識豐富但閱歷不足的伊森在當時所能想到的方法就是找來更多的孩子,教授他們自己的知識,然后讓他們回去建設自己的家鄉,他對自己的定位是家鄉的高等教育啟蒙人。 時間再次推進,成年已久的伊森已經獲得了多個博士頭銜,而他本身也成為了常青藤院校的副教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