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嘛。哪怕是做做樣子,至少也能給公司其他同事樹立個榜樣吧。 其余的參會者除了兩個柳教授的弟子外,其余的都是自家公司的年輕的技術人員。 凌云一起給他們笑著打了個招呼后,宣布會議繼續,自己只是來旁聽的,大家該干嘛干嘛。 會議的火藥味并沒有因為凌云的到來而減少多少,爭論依然很激烈。 凌云聽了半天,大致弄清楚了會議的內容和爭論的所在。 今天的會議是確立電機的技術路線的,因為牽扯到設備的采購問題,所以必須盡早拿出決議出來。 可是會上對選擇哪一種技術方案爭論甚烈。 電機是凌志電動車公司確定要自產的項目,為此已經付出了巨大的投入。電機、電池、和電子控制元件現在凌志電動車公司只能先挑電機下手,其余的兩項暫時只能外購。 周建利手下的技術員的方案是生產國內先進水平的電機。這個方案的優勢是前期投入不大,技術難度低,技術方案成熟,而且很快能形成規模生產,進一步降低成本。缺點是,如果將來這套技術跟不上發展,被市場淘汰的話,要升級技術必須要對整體技術方案進行技改升級。 到那時候是剝皮剔骨的疼。 柳教授和他的團隊傾向于直接上馬新的技術方案,新的技術方案生產的電機輸出動力更大,扭矩更小。可是這套技術目前國內還不掌握,只有鄰國小本子有。柳教授的團隊樂觀估計一年內自己能吸收消化了這套技術。 柳教授的建議是電機暫時外購,所有的設備都依照新的技術標準采購,在此過程中還能再吸收和消化一些國外的先進技術。等他和他的團隊完全掌握了這一套技術后上馬產線,稍一磨合就可以大規模量產。 這個方案的好處是技術起點高,避免重復投資浪費。 可是這么一來,凌志電動車公司目前就成了一家做裝配業務的公司了,什么核心技術都沒有,什么都不能自產,那還是凌云理想中的一家以科技創新為主的公司么? 周建利和他的技術員因此對這個方案反對很激烈。他們是要做個行業的開創者的,不是做一家裝配車間的。 凌云一時也不知道該如何選擇,不過他暫時不準備介入爭論,先靜觀其變吧! 周建利不時朝凌云這邊張望,見凌云并沒有要插話的意思,只是事兒在面前的本子上記點什么,時而蹙眉思考。 周建利考慮到兩派爭論,誰也不能說服誰,又缺乏一個能一錘定音的權威人士,只能寄希望凌云能有點擔當,盡快結束爭論。 周建利站起來說:“凌總是我們公司的創辦人,雖然凌總不太了解具體的技術,但是相信凌總對公司技術的發展路線是有自己的規劃的,所以這個問題我們聽聽凌總的意見。” 說完帶頭先鼓起掌來,其余人一愣,也紛紛跟著鼓掌起來,這次掌聲倒是比剛才熱烈了許多,不過凌云總覺得有些人似乎是在想看笑話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