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穆嬸請封燊吃包子,熱情得很。 封燊也沒客氣,不過只吃了一個:“好吃!” “哈哈,有你這么夸自己的么?” 封燊笑著說:“雖然是我調的料,包包子的可是琨哥他們兩公婆。蒸包子的是你。” 穆嬸將剩下的四個也裝好了要塞給他:“我知道這包子肯定比不上你家的。不過你也給嘗嘗,看有什么要改進的。也給我提提意見。” 封燊也沒什么能提意見的,味道在預期之中。 他接了包子,問她:“穆嬸,現在一天能賣多少?要是有剩下的,也別回爐再蒸。再蒸一次,味道就差許多了。” “我知道。我都是看著蒸的。基本不會剩下,就有剩下的,也就一兩屜。自己吃了也就是了。 “前些天我也買了個冰柜。生包子拿回來就放里面。要用了再拿出來多解凍……現在生意還算可以。” 穆嬸笑得格外開心:“一天能賣百來屜。六七十屜是外邊來的人買的。有三四十屜,是美團快餐。都是鎮上的人買的。” 這個銷售量倒是封燊之前的保守估計要好得多。 按照一個包子一塊錢的毛利潤,在扣除其各種開銷,穆嬸一天能凈賺三四百塊錢。 這比不少年輕人賺得還多。難怪她這么高興。這也比封燊之前的估計要好一些。 不過這可能也就是暫時的。以后生意如何還難說。 封燊笑著說:“怪不得琨哥他們總是加班做包子了。” “嗨,他兩公婆年輕,能拼命。到我這個年齡,賺點棺材本就好。” 其實穆嬸也知道其他縣也有人要了封燊的包子。比如有一個姓林的老板,聽說是開農家樂的,是楊琨老婆的親戚。 那邊要的生包子比她這里多得多。 另外幾個縣也有人要一些。封燊那里一天怎么也能出兩千個包子。 聽說楊琨兩公婆在他那里干活,都是按工給工錢的。包子包得越多,他們工錢越高。 沒看他們兩公婆才在封燊那里做了才三個月,就在準備蓋新房子了。要是不賺錢了,哪有可能? 封燊笑了小,說:“他們做事確實很賣力。我看著都有些擔心他們身體扛不住。這不,現在我家里的農活、工坊的活,他們兩個都抗起來了。” “他們兩確實很勤力的。”穆嬸也與有榮焉——楊琨可是她老伴推薦給封燊的。 “今天琨哥還跟我說,我家的稻子能收。我就想著,他們兩個要忙的事太多,而且就他們兩個也收不過來。我就想著請幾個人幫著收了。” 穆嬸一聽是這事,就笑著說:“也是,你家的水田晚了別人一個多月插秧。現在也該收了。” 她頓了頓,又說:“你要請人收稻子……要不,你給我說說,要請幾個人?我給你留意一下。” “我好久都沒下過田,對種田根本不懂。反正我家的水田大概有十七八畝的稻子。最好是能在兩三天里收完。” “嗯,要兩三天收完……你家有打禾機沒。一個的話恐怕不夠,我看至少三個才忙得過來。最好是裝了馬達的那種。” 封燊家很早就沒種水稻,別說是脫粒機了,就是一把禾鐮都沒:“我正想去縣里買呢。穆嬸你教教我,該準備些什么東西。” 這會穆嬸沒生意,就好生給他說了。 既然要請人做工,工具當然是要準備好。 另外,包不包吃飯要得先跟人說定了。要是包吃飯,是叫人做還是自己做…… 封燊一一記住了。 最后他說:“那麻煩穆嬸你幫我問一下,看有誰愿意去的。工錢的話,一畝稻子給三百。” 幾個人配合著,一邊收割一邊脫粒,一邊將稻子送回來。如果一天不停的做足七八個小時,一個人一天也差不多能收一畝。 但是如果一個人做,而且得等到太陽沒那么猛了才下田,一個人最多一天只能收三四分。 所以他也愿意多給些工錢。 當,然這工錢比在大城市里賣力氣活要少很多。比如說,泥水工一天大概也能有四五百塊錢。 但農村里的活就這個價——有些地方收甘蔗更辛苦,收一畝也就是三百八。 穆嬸也覺得這個價差不多了:“那行,我幫你問一下。” 封燊點頭說:“那就麻煩你了。另外,我就不給包飯了,每天給五十塊錢的餐費,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有三十就可以了。” 封燊笑著說:“沒事,就五十吧。吃好點才有力氣做活。” 工錢他不能隨便多給,不然以后想再請人做事就麻煩了。但補助可以任性一些。 “那行,村里要找不著人,我就給你問問其他村的。你放心,肯定是用心做事的人。” 封燊笑著點頭:“嗯。我還信不過穆嬸你啊。那這事就勞煩你費心了。我先去買干活的家伙。” 脫粒機要買四臺。禾鐮至少要十把。另外得買一些飲料,免得干活的人脫水中暑。 還有勞保工具,比如手套袖套之類的。 再買一些柴油——脫粒機是用柴油機帶動的。 那些還只是收稻子要用的東西,曬谷子的東西也要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