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嗯,昨天去的。去看他那里的情況,好確定節目錄制時間……時間大概確定了,明天還要去跟他再詳細談談。” “明天去……誒,寶寶去做什么呀?”吳靜看到女兒突然站起來,搖搖擺擺往房間走。 她跟著過去,看到女兒坐在地上,笨手笨腳地在穿鞋,鞋子還沒穿好,就拖了一個小挎包出來。 章伊伊小朋友走到她舅舅面前,伸手拉住他褲子,抬頭用泠泠的目光望著:“我也去,封爸爸家!” 吳靜跟她哥哥面面相覷,這女兒(外甥女)是養不住家了? ………… 封燊自帶干糧,在山上一邊探究山里的情況,順便采蘑菇。 還真別說,這山涌里,蘑菇真的不少。大概是多年沒人來采,一發就是一大片。 仙人頭、雞油菌,牛肝菌就有好幾種,比如菌傘黃銅的、兩種顏色的、粉色牛肝菌、黃色。還有一種大腳菇,也即是美味牛肝菌。 雖然每一種數量都不算特別多,相比較那些常見松蕈、滑蕈要少得多。但也是他生平沒見過的數量。 還有羊肚菌,菌傘十幾公分直徑的大鷂菌和不少的松菌。 除那些之外,大白菇、地蘑菇、木耳也不少。 林林總總的,得有二十五六種。 當然都是可食用的。他不肯定能吃的,寧愿不去采。 他來來回回上下山,一袋子一袋子裝滿了三輪摩托車的車廂,壘得高高的。 車子都裝不下了,他也覺得有些累。 不過他對今天的探索還是挺滿意的,不僅找到了蘑菇,還發現一些野生茶樹和果樹。 甚至標記了一叢靈芝——一棵死掉的樹上長了不少紫紅色的靈芝。 那應該算是野生,他看著可以采收的都采了。不過采得很小心。菌絲明年說不定還能發出子實體。 他將地點記下來了。 另外,他在手機“要事提醒”功能中,記下了在中秋前后采收今天發現的野柿子和野栗子。 他對祖傳的栗子糕有些懷念了,也想釀一些柿子酒…… 山里蘑菇太多,他本來不想采了,結果系統給他【吡】了一聲,然后他就改主意了。 蘑菇這東西,就算長地里,保鮮期也很短……通常就半天時間,甚至只有幾個小時。 得趕緊些。 于是他去調味料作坊。 “琨哥,琨嫂。先停一天,幫我做點事。” 楊琨夫妻沒有半點不適應。因為作坊實際上已經不用每天開工了。 頤博的新工廠產能已經暫時可以滿足目前的銷售需要,封燊這里的作坊還在開工,是他跟另外三個股東爭取來的。 在溪口村,物流沒有頤博在華亭市郊工廠方便,本來這里的作坊理應關停的。但封燊要求每個月給他這里一萬斤的指標。 他不賺錢,只要求每生產一斤調味料,給五毛錢的人工成本。 楊琨夫妻兩人,可以在作坊賺五千元。封燊,補足之前承諾的工資差額。但是兩人在生產調味料之余,還是要幫封燊做活。 當然,有活了,才讓他們做。每幫他做一天活,還額外多給五十塊錢工錢。 如果他們兩人在一個月將三個月的調味料指標都做完。包裝好了,可以在后期慢慢出貨。保證每個月能拿到封燊承諾的薪水。 多出來的時間,如果每天都給封燊做事,每個月還可以多得一千五的薪水。 他們自然樂意。 而且,他們本來就是封燊請來幫忙的,雖然中間在作坊做了幾天活,卻也沒變得嫌棄做農活。 楊琨趕緊洗了手,問:“封燊,要做什么?” “我弄了一些竹筍,還弄了些蘑菇回來。你們幫切竹筍,還有將蘑菇洗干凈。” “好,我們馬上就過去。我先將時間記一下。”作坊的活不是說停就停的。 熬煮的東西需要很長時間,總不能臨時中斷。不過煮東西不是生產線,也不是用柴火,而是用電。 只要記住時間,到時間來關了火就行。 需要停的,是包裝和烘烤。 因為烘烤到了最后階段,需要不斷攪拌。 封燊也沒催他們,自己先回去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