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樣搞不清楚市場狀況的新手導演,加上模糊不清的商業定位,在配上這樣一個不著調的影片名,透著濃濃的撲街味道,說不撲街他都不信。 王多年腦海中浮現出一些看到影片名后浮想翩翩的騷年匆忙之下打開短片,原以為看到的是激情的浴室、雪白的大腿、激烈的貼身肉搏等動作。 沒想到出現在視線中的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奶奶,和一個胡須拉渣的年輕猛男。 這畫面不要太美。 換做你是觀影人,你會不會暴起而發怒? 至少也要給這個撲街短片打個1分吧?最后還要發一句嘔心評論,“什么傻逼電影?辣眼睛!大家千萬別看,看了肯定后悔。” 現在的視頻網站都采用的觀影人打分制,分數越低,看得人越少。 尤其是新上映的網劇,分數高低對它而言就是生死線。 王多年越想越滿意,頓時一拍桌面,激動地差點叫出聲來。 “就投這個!” 《北漂的我們》這個劇本壓根不用看了,80萬的投資資金他掏不出來,倒是這個《回家》的短片,十分有投資價值。 2萬塊錢的預算太少? 沒關系,可以增加嘛! 總之好不容易逮住一個鐵虧的投資項目,50萬的投資資金肯定要花的干干凈凈,到時候一口氣虧得干干凈凈。 虧得越多,他最后拿到手的獎勵就越多。 一轉眼,50萬變500萬,單車變摩托,屌絲變鳳凰,發家致富就在今日。 現在王多年還有最后一個任務,務必說服對方同意將15分鐘的畢業短片延長成40分鐘的微電影。 這樣才有在視頻網站上線的機會。 電腦對面的小刀等了10多分鐘,越等心中越忐忑,生怕王多年看了劇本后改變主意。 說實話,他當初看了劇本之后也覺得這個短片沒有任何商業價值,和小學生的涂鴉差不多,無奈這個導演同學一心堅持,還反噴他外行人不要指導內行人。 他也沒辦法。 其實他為什么這么上心? 當然不僅僅因為二人是高中同學。 而是他現在從事的這個行業,楚天都市報的娛樂版塊實習記者。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