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關壽問道:“這就是三線陣,對吧?” 侯恂對著他微笑點頭。 朱佑儉笑著說:“老猴子,這個套陣法雖然聽著簡單,可是練習起來,也是不容易的。這一個多月,一千人就能操作的如此順暢,嗯,不簡單,不簡單呀。” 看到這一輪接一輪的射擊,再看張煌言臉上的沉穩,指揮若定,朱佑儉心中對著一千人的信心也是增強到了爆棚。 侯恂說道:“陛下,這都是張煌言、袁承志的功勞。張煌言熟讀兵書,對于戚繼光的《紀效新書》、《練兵紀實》頗有心得。而袁承志,在遼東之時,耳濡目染了袁督師車兵的訓練,因此,才有了這樣的訓練結果。” “那這大車呢?” 原來,明末,從孫承宗時,就有火槍兵以馬車為障礙抵擋后金騎兵沖鋒的戰術。一輛馬車上,有火槍手以木牌為屏障,用嚕嘧銃對騎兵進行射殺。而現在的隊伍之中,并沒有馬車。 侯恂沒有作答,而是找來了張煌言,讓他親自回答皇帝。 參拜行禮之后,張煌言說道:“啟稟陛下,在湯若望大人制造崇禎17的時候,臣也是參加了的。對于這種新型的火銃,過去那種用馬車為障礙的戰法,有些過時了。” “過時?”聽此言,朱佑儉還有在坐的臣公都很驚訝。 不同的是,朱佑儉是驚訝的是,短短一個月,這個張煌言對于這種新式火槍戰法的理解,居然如此之深刻。而那些臣公,則還是把這崇禎17當成是射速比較快的普通火銃罷了。 “陛下,”張煌言繼續說道:“這普通火銃射速慢,且精度差,而崇禎17的射程,則是在二百步內,可穿透三層皮甲,二十步內,可穿透鎧甲。更重要的是,用崇禎17,一個熟練的射手可在五十步內,擊中敵首或其他要害,這絕非是一般火銃可以比擬的。” 射速更快、殺傷力更強、精度更高,崇禎17已經實現了后世半自動步槍的一些功能了。因此,再用三線戰法,確實是落后了。 “張煌言,你說,該怎么打?”朱佑儉問道。 “請陛下賜崇禎17。”張煌言沒有回答,而是要槍,看來,是要展示一下。 朱佑儉一揮手,示意發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