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肅親王,我們可都是愛新覺羅的后代,這血濃于水,即便是多鐸犯了罪,那也是我們把他抓回來,讓他跪在太祖的牌位之前,陳述自己的罪行,絕不可把他留給明朝,讓崇禎處罰他。” 按照政治站隊來講,這濟爾哈朗本是豪格一派的。原因就是濟爾哈朗一直跟隨努爾哈赤南征北戰,更是與皇太極出生入死,所以作為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定然是與濟爾哈朗結成政治同盟。可以說,豪格之所以能夠同意選多爾袞為攝政王,也是因為多爾袞讓濟爾哈朗做了輔政大臣的原因。 在多鐸的事情上,濟爾哈朗并沒有支持豪格。其原因在于,濟爾哈朗并不認為這個范文程對清廷有什么大的作用。對他來說,漢人,只是等著被宰殺的牛羊而已。另外,濟爾哈朗是很重感情的人,在他的眼中,多鐸只是一個與自己政見不同的親人而已,沒必要讓他死在大明。 聽到盟友也是委婉地批評自己,這讓豪格覺得,自己在這個皇室會議上丟了臉面。于是,臉色變得非常不好看。 豪格站了起來,有些怒道:“即便是讓多鐸回來,他能有什么用?這范文程我絕對不會放他回去,我現在就把他帶到我的王府中,除非是有皇帝的圣旨,否則,這范文程我保定了!” 說完,豪格暼了一眼孝莊,眼神中頗有威脅的味道。面對豪格的一瞥,孝莊輕輕嘆了一口氣,同時,把頭一側,躲避了豪格咄咄逼人的目光。 自皇太極死后,孝莊一直處于如履薄冰的境遇之中。這些親王、貝勒,哪一個是善茬?孤兒寡母,仰人鼻息,誰也得罪不起啊。以皇帝的名義寫詔書,讓豪格把人交出來,這可是孝莊做不出來的。而這一點,從豪格那一瞥和孝莊的畏懼躲閃就看得出來。 豪格與孝莊,兩人自然心照不宣。 面對豪格的驕橫,多爾袞并沒有發怒,而是淡淡地說道。 “肅親王,你就是眼睜睜地,看著多鐸囚死在大明么?” 語氣冷淡,字里行間,已經有了殺氣。 “哼!”豪格毫不示弱,冷哼一聲,說道:“攝政王,這死在大明的八旗勇士有多少,哪個不是我族的兄弟。多鐸死在大明,也沒有什么可惜的,還能給大清,給他自己留下一個美名。” “你的意思是,讓后世人說我們大清骨肉相殘,毫無手足之情,是么?這是美名嗎?” 多爾袞也是咄咄逼人,不斷地揶揄豪格。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