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九章安撫朝堂燒書棄杖 “張愛卿呀,你昨夜,可是去了正陽門等待闖賊嗎?” 張縉彥趕緊站了出來,跪在地上,使勁磕頭。 “陛下饒命!陛下饒命呀!” “你認罪嗎?”朱佑儉問道。 “臣之罪,臣罪該萬死,臣愿意一死,寧愿接受凌遲的懲罰,請陛下不要牽連臣的家人呀!” 朱佑儉此時,何嘗不想將這個張縉彥千刀萬剮??墒?,現在還不是時候,李自成還活著,還有張獻忠,攘外必先安內,朝中首惡必辦,其他的人,宜緩圖之。 “好吧,張縉彥,朕念你之前有平賊之功,這次,我就饒了你。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現將你流放至西番之地,三代不得歸中原。” 聽到要被流放到西番,張縉彥哭道:“陛下!臣甘愿一死,實在不想去那個地方呀!” 原來,這個西番指的是甘肅以西,青海、西藏等地區。明朝對于此地一直是既拉攏,又提防。奉行以“西番制北虜”的政策,拉攏西番的部落,對抗蒙古。 自萬歷以來,明朝逐漸衰落,西番也就顧不上了。不過,政冷,經熱,每年光茶葉的交易額度,都是以千萬計。 可那里也畢竟是荒涼之所,不毛之地。當地人敵視漢人,更有劫掠漢人為奴隸的事情。 被發配到那里,真是九死一生了。 “張愛卿,不必擔心,朕會給你一個西寧府從事的差使。如果不滿意,那朕也就沒有地方安排你了。” 朱佑儉的話很簡單,要么去,要么死。 張縉彥哭著謝恩,退了下去。 聽天由命吧,沒被誅滅九族,張縉彥還有什么奢求呢? 朱佑儉看著下面的大臣,心想,元朝與貴戚番僧共天下,明朝與朋黨宦官共天下,現在要是殺盡這些朋黨,大明這間房子的一根柱子就算沒了,雖然這個柱子已經爛了,可在沒有新柱子之前,還是不換的。 “諸卿,朕自登基已有十七載,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諒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天時、地理不堪。我大明太祖歷朝,春秋二百七十六。及朕,經太祖、惠宗、成祖,共十六帝。朕非沖靈踐祚,然一十七歲繼位,力有不逮。天災、流民、賊寇、建奴,殃未所舉,何以定國!今朕已過而立,子曰,君子三立,立言、立德、立行,朕嘗喻已,望列為臣公,同心同德,保大明廟堂永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