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當然了,這個結果也是馬晉愿意看到的,至于什么仁德、憐憫之類的那是用在自己子民身上的,至于其他國家百姓的死活,誰又在乎呢? 不過這種事,心里想想可以,做也可以,嘴上是萬萬不能說的,誰讓他是天下人敬仰的“圣天子”呢,這種讓人戳脊梁骨的事,他又怎么會做呢,就是做了那也是臣子們蠱惑的,瞞著他做的,他這位圣天子永遠是寬仁愛民,悲天憫人的。 所以在蒙恬提出來的時候,馬晉是十分欣慰和驚訝的,這種深體圣心,又樂與背黑鍋的臣子可真是不多見啊。 要知道戰(zhàn)爭是殘酷的,除了勝負和利益,其他的都是無關緊要的,包括感情和人性,這些東西在戰(zhàn)爭中是最不值錢的。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這句話,馬晉可時時記在心里,提醒著自己。 人都是自私的,為了勝利,可以不擇手段,戰(zhàn)場上可沒有什么憐憫,什么同情,只有生或死,要怪只能怪他們?yōu)槭裁瓷谶|國,為什么站在大周敵對的一方,你要是大周的百姓不就什么事也沒有了嗎? 可以說大周的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打在了遼國的軟肋上,要是在以前他們沒糧了還可以去宋國轉一圈打打草谷,可現(xiàn)在南方已經被大周所控制,自然不可能再南下了,至于北邊,那里除了冰渣子,連顆牧草都看不到,就更別說糧食了,至于其他的北地諸國一個個比他們遼國還窮,根本指望不上。 如此以來大周的目的自然而然的就達到了,沒有了糧食,遼國各個部族自然是動彈不得,想跑跑不了,想打又不敢,大周騎兵威勢他們可是見識過了,一百的騎兵就能擊潰數(shù)千的部族軍。 要知道遼地的部族雖然不可計數(shù),但大都是一些小部族,人口也不過數(shù)千上萬,人口達到十萬以上的幾乎沒有多少,如上八部那般人口達到數(shù)十萬的大部族整個遼國也才不過兩掌之數(shù),如此一來又怎么會是大周的對手呢,到最后他們也只有一條路可走了,那就是投降大周,這也正是馬晉所期望的…… 請記住本書首發(fā)域名:。手機版網址: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