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大秦國進行人口遷徙的能力在這個世界上首屈一指,更是遠遠超過了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別的不說,就說在后世大清徹底征服準噶爾汗國后,為了穩固北疆一帶,將黑龍江的索倫人大量調往那里,那些人從出發開始到抵達目的地就花了兩年之久! 到了里海,他們就可以乘坐大秦國時下最大的船只——馬船了,一艘大型馬船可以裝載兩百匹戰馬,如果裝人的話則可以達到千人,或者兩百戶,三萬戶,也就是三百艘馬船的事,而時下的大秦國別的沒有,為了籌備科薩攻略,他們建造了大量的馬船! 于是,從克孜勒港出發后,船只乘著此時已經極為強勁的東南風橫跨里海直抵阿提拉河,最后自然是沿著阿提拉河與頓河之間的運河進入到頓河! 等他們抵達黑海的赫爾松港時,時間已經來到了當年秋季,自從他們離開象雄故地到這里,時間正好過去了一年! 一年,如果大量時間是在陸地上行走,依著此時吐蕃人強悍的個性(佛教尚未深入人心,依舊是苯教做主,參考蔥嶺高原的馬賊),誰也不知道會鬧出什么幺蛾子,因為在俘虜隊伍里,還有部分出身于吐谷渾王族慕容氏、白氏的青壯常備軍,孫釗渟出于愛才考慮并沒有將其全部殺掉。 吐谷渾的王族一開始自然是自稱慕容氏的,但到了后來,大部分已經改稱“伏氏”了,從慕容氏里又分化出了伏氏、白氏、赫連氏、達奚氏四大部族,時下達奚氏已經被孫秀榮所滅,赫連氏遷到河套地區后也幾乎被第一次東進的孫秀榮所滅,于是只剩下了伏氏和白氏(當然了,在鄂爾多斯、大同一帶還有慕容氏后裔)了。 伏難,一個正經慕容王族后裔,今年四十歲,生得五大三粗,極為雄壯,不過他雖然號為慕容王族的后裔,但到了他這一代,距離他的祖先慕容吐谷渾進入青海已經過去近五百年了,就如同漢高祖的后裔劉秀已經是種地的農民了,伏難也只是象雄萬戶府的小貴族,一個百夫長(吐蕃人嘴里的瑪本)而已。 而他們吐谷渾人的首領則是一個叫白喧兒的白氏王族后裔,一個真正的猛將,三十左右,孫釗渟雖然打敗了吐蕃人,但并沒有讓白喧兒屈服,最后還是荔非守瑜趕到后將其擊敗才最終讓其投降。 荔非守瑜,是大秦軍里少數能開得動五石力大弓者,在真實歷史上更是被李光弼贊譽為“當代養由基”者,還能使得動二十斤重的大鐵槍,自然能讓白喧兒這樣的猛將心悅誠服。 當然了,無論是伏難,還是白喧兒,他們真正心甘情愿臣服的并不是孫釗渟突然轉了性子,對其實施了懷柔之策,而是因為一個人。 一個叫白仙兒的女人。 白喧兒的妹妹,今年才十六歲,不過卻是整個象雄如本(吐蕃國有五大如本,藏地、蘇毗地、象雄地、吐谷渾地、康地(以昌都為中心,包括后世云南麗江的廣袤地方),就是五大萬戶府,實際上自然不止一萬戶)的大祭司! 所謂大祭司,有些類似于祆教的圣女。 這一次,孫釗渟倒是沒有冒冒失失將其占有,他也知曉,如果將白仙兒糟蹋了,三萬戶吐蕃人必定會沸反盈天! 苯教的信仰,依舊充盈在象雄故地,并且有著極強的生命力。 白仙兒,生得美若天仙,在一眾有著明顯高原紅的吐蕃人臉上,她的白皙面孔顯得更為明顯。 當然了,若不是荔非守瑜得到了孫秀榮的命令,讓其看住孫釗渟的話,孫釗渟沒準也會將其收入房中的。 孫秀榮將荔非守瑜放在孫釗渟身邊,顯然也是有這個用意的。 孫釗渟,不怕白孝德,也不怕馬璘,更不怕從小在一起的宇文邕奴,就怕尋常喜怒不形于色的荔非守瑜!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