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先軍怛邏斯(3)度支-《真桃花石帝國》
第(1/3)頁
“再者,可效仿磧西跳蕩營形制,每年在怛邏斯舉行一次,讓周邊的石國、拔塞干、阿悉結、處木昆、哥舒、胡祿居、葛邏祿、阿利施諸部年輕俊杰過來參與遴選”
“每部以百人為限,若是貴人子弟選中,就可借機影響該部,若是百姓子弟選中,亦可對其形成榜樣,這些部落大的有七八個,小的有幾十個,若每年只有十個部落愿意參加跳蕩營,我等就可坐收一千精銳,哈哈哈”
封常清看著他這張還尚顯稚嫩的臉,暗道:“這都是些什么妖魔?如此年紀就能想到這些?但他所說的還真有道理,胡人多,漢人少,就只能讓其人為我所用,與本部相比,大唐畢竟是天朝上國,一旦進入跳蕩營并選中,肯定還是愿意留在本地的”
孫秀榮哈哈大笑之后很快平靜下來。
“封兄,不瞞你,最關鍵的就是頭一年,不過這一年對我等威脅最大的還是處木昆部,但莫賀達干剛剛得到朝廷的封賞,應該不會馬上翻臉的……”
“不然”,封常清卻打斷了他,“我說的不是處木昆部,像這樣的部落,朝廷多半會施以羈縻之策,但有些部落就不一定了,在焉耆、龜茲的西北面有一條大河叫鷹娑川,原本是安置以前的西突厥右翼大部鼠尼施部的,其牧場在北天山以南,中天山以北,西鄰處木昆部,東南接龜茲都督府,有戶萬余”
(鷹娑川,后世新疆開都河)
“其牧場東西長七百里,南北寬三百里,都是高山、河谷草場,原本一直與北庭、安西相安無事,但前不久從河西遷來了一個部落,叫達奚部,好像是從吐谷渾里分化出來的鮮卑部落,有五千余戶”
“朝廷將該部遷到了鷹娑川一帶,原本認為那里的牧場足夠大,足以安置該部,但沒想到該部卻反客為主,一舉滅掉了原來的鼠尼施部,一統鷹娑川草原”
“等安西反應過來時,已經木已成舟,鼠尼施部高過車輪的男丁都被達奚部的人殺死,婦孺都收歸己有,達奚部這幾年倒是對蓋節度畢恭畢敬,不過大郎也知曉,我國邊鎮大將、監軍才能都是有的,就是貪圖財色”
“達奚部又緊鄰大都護府,還在沒有稟明大都護府的情形下擅殺鼠尼施人,自然成了大都護府諸人的眼中釘肉中刺,不斷有官員過去向其索賄,該部大酋長自稱鷹娑川可汗,叫達奚文明,前幾年還對我國虛與委蛇,這兩年好像有些不耐煩了”
“達奚人剽悍耐戰,極不好惹,若不是我國索求過度,讓其與莫賀達干、索侍斤互相爭斗倒也是一件好事,不過這廝最近好像暗地里在與胡祿居部的大酋索侍斤來往,雖然部落之間來往也是尋常事,不過在我看來,一旦有這種事發生,多半沒有好事”
“我國在天山南北有七鎮,每鎮五千人,統共三萬五千人,疏勒鎮是面向大食的,于闐鎮是對付吐蕃的,于是能夠出動的軍力只有兩萬五千,東突厥滅亡后,我國將一些東突厥部落遷到了北庭東部,比如拔悉密、處密等部,都由阿史那氏貴族子弟擔任大酋長”
“眼下在漠北、漠南,突厥汗國死灰復燃,登利可汗也是一代雄主,天山北部的拔悉密、處密等部豈有不與他私下聯絡往來的?”
“大郎”,封常清變得嚴肅起來,“我說的是,天山七鎮看似風平浪靜,那是因為眼下在隴右,掌兵大將是杜希望、皇甫惟明、王忠嗣等,都是文武雙全之輩,在吐蕃東線將其壓得死死的,讓其不敢西顧”
“與吐蕃地相比,安西四鎮要好得多,吐蕃人食髓知味,豈有在一旁坐視的道理?一旦變故發生,彼等肯定要再次進入四鎮的”
孫秀榮也嚴肅起來,“封兄的意思是,安西等地看似平靜,變故就在眼前?”
“那倒不至于,我為人耿直,又勤懇,頗得鎮守使的賞識,有些機密大事他也會說與我聽,不過像夫蒙節度使這樣的人,都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之人,一員武將,做到節度使的高位已經是位極人臣了,像達奚部這樣的事情,他肯定是要壓服下去的,若是一個小部落,你壓下去并無問題,但像已經膨脹到如斯地步的達奚部就不行了”
“那達奚部的情形朝廷是否得知了?”
“應該知曉了,獨孤峻應該寫過奏折,但也是石沉大海,渺無蹤影,在朝廷看來,安西、北庭本就是邊外之地了,何況是邊外的邊外?眼下北面突厥汗國復興才是諸公關心的,契丹、奚次之,什么達奚部,在沒有損傷帝國根本的情形下是不會關心的”
“好了”,孫秀榮趕緊將話題撈回來,“說到這度支,剛才我說了,需要擴大屯田范圍,要以區區一個都督府抗衡幾十萬突厥余部,沒有一萬精銳是難以做到的”
“故此,這三年,你我分頭行事”
“請都督明示”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山县|
裕民县|
遂川县|
基隆市|
耒阳市|
林西县|
湄潭县|
宽甸|
永福县|
沽源县|
江阴市|
鹤壁市|
西乡县|
宁安市|
淅川县|
卓尼县|
江西省|
资中县|
勐海县|
清镇市|
探索|
延吉市|
屏东县|
武乡县|
西乌珠穆沁旗|
麟游县|
乐都县|
宝坻区|
广平县|
霍州市|
宝鸡市|
西峡县|
托克逊县|
广安市|
明溪县|
滦平县|
错那县|
和政县|
射阳县|
璧山县|
新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