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再就是那些少年兵了” “職部正想說此事了,不如將彼等都納入府兵吧” “不妥,若是在內地,納入府兵影響不大,但這是在異域,離大唐最近的直屬鎮守府疏勒鎮超過千里,若是從拔煥城出發也要七八百里,更兼山川阻隔,就算八百里加急也要三日才能到” “故此,必須讓都督府時刻保持一支能夠震懾諸部的常備軍,不是新到四千戶胡漢農戶嗎?從中同樣挑選一千人十五歲到十八歲的少年加入少年兵” “大郎,既是要壓服諸部,不如挑選十八歲以上成丁之人” “不行,封兄,你也見到了,大唐想要在此地屯田十分不易,天山南北各出一隊府兵已經是使出了全部的力氣,這也才一千人,而周圍的胡人部落加起來肯定超過十萬戶,以千戶對十萬戶,我不是班超,也不是陳湯,實在支應不過來” “故此,利用在下在納倫時建下的些許名聲暫時將南弓部、哥舒部,對了,還是哥舒別部,正部還在怛邏斯河兩岸呢,將兩部暫時壓服,短時間尚可,時間一長肯定會出問題,故此,就必須充分利用彼等人力” “南弓部出自霫部,面目與我等相似,只是語言不同,若是不趁著彼等年少,教授其修習漢文漢語,遵守漢人規制,反而蹉跎于怛邏斯一事無成?合縱連橫自然是好,不過眼下大唐在西域并非一枝獨秀,尚有吐蕃、大食在一側掣肘” “徐徐教化,入華夏則華夏,何分胡漢?如此一來,彼等必定心向華夏,有了南弓部、哥舒別部,自然會有其他諸部漸次而來,比如上次我在雪山下面祭奠陣亡將士來的葛邏祿、阿利施部落,彼等人數不多,夾在突厥大部中瑟瑟發抖,我等既然已經在怛邏斯立下了旗號,豈能讓這些部落都投靠了突厥大部?” “少年是各部的未來,假以時日,這些少年都功成名就了,正好給各部做出榜樣,然后會有更多的少年絡繹而來,先是少年,若我大唐在怛邏斯立住了腳跟,青壯也會前赴后繼,不是本督開口,我有信心在三年之內將誠心歸附于都督府的部落擴大到兩萬戶,加上漢人府兵,穩固整個雪山北麓也不在話下!” “整個雪山北麓?大郎莫非對碎葉城也有想法?” “那是自然,眼下朝廷一來沒有意識到整個雪山北麓的重要性,二來也是對莫賀達干有一個交待,而將整個北麓分成兩半” “但莫賀達干也只有兩萬戶,其東北邊是盤踞伊麗河流域的胡祿居大部,東邊是兩大哥舒部落,都不是好相與的,故此,彼等便只能向納倫地、怛邏斯擴展,放心吧,以莫賀達干的心思,絕對是不會眼看著雪山北麓被大唐生生分出去一半的,本督所轄區域一定首當其沖” “那干脆滅了莫賀達干,將都督府的疆域徹底與大唐連接起來?” 孫秀榮心理一凜,暗忖:“那可不是我愿意看到的,隔著處木昆部,大唐的人就不會頻繁到都督府來巡視,若是處木昆部沒有了,自己豈不是被夫蒙靈察手拿把掐?不行不行” 嘴里卻說道:“談何容易?西突厥滅亡后,突騎施興起,尤以右翼為重,左翼現在只剩下三部,阿悉結的都摩度肯定也有一統哥舒、拔塞干兩部的心思,右翼中除了突騎施,便是胡祿居、處木昆兩部,另外兩部都被突騎施兼并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