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邊令誠要走了,在長安的皇帝沒有做出進(jìn)一步指示之前,已經(jīng)命令由夫蒙靈察帶領(lǐng)軍隊駐扎雪山北麓,而蓋嘉運則押著俘虜(獻(xiàn)俘)、部分珍貴財物(獻(xiàn)寶)回京述職。 蓋嘉運這一回估計不會再回來了,所有人都是這么估計的,有了“奇襲”怛邏斯的“大功”,夫蒙靈察接任磧西節(jié)度使也是板上釘釘。 夫蒙靈察從自己“奇襲”落空,平白得了一個大功的些許“羞赧”中完全解脫出來了,蓋嘉運走之后給他留下了一堆女人,雖然都是蓋嘉運用過的,但這個時候的人沒有那么多講究,夫蒙靈察便在阿史不來城悠哉樂哉逍遙起來。 臨行前,邊令誠將孫秀榮叫到了他的房間。 經(jīng)過這么多的事,邊令誠也明白了,這個年僅十九歲的小子不僅僅是運氣好那么簡單,屢屢創(chuàng)造奇跡也是需要實力來匹配的,但這個小子的實力到底是什么? 武力? 不是,在安西之地,他自然是顯眼的,但并不是最顯眼的,武藝比他還厲害的還有。 智謀? 在游牧部落里,智謀只能從屬于武力,就如同綠葉對紅花的襯托,此子倒是有些聰明,但智謀卻談不上。 人望? 不可能,一個剛被赦免不久的叛軍家屬后代,能有什么人望…… 想到這里,邊令誠突然想到一事,“此子是前朝皇族后裔,難道……”,不過他很快就搖了搖頭,“隋煬帝直系后裔在本國任職的就有不少,按說彼等的人望更大,何況我國國泰民安,天下歸心,隋朝二世而亡,豈有趨附短命王朝而拋棄大唐的?絕對不是” “那又是什么?” 這時邊令誠才想起此子身上那種特殊的神韻,對了,就是神韻,一種雖然長相是唐人,但舉止言談隱隱約約與唐人不大相似的人。 “難道是受到了蔥嶺胡人的影響?嗯,多半如此,胡人天性灑脫,不拘小節(jié),孫郎從小與這些人在一起,豈有不受影響的?” 但問題又來了,“受到胡人影響的人多了去了,難道就孫郎一人脫穎而出?” 等孫秀榮來了,邊令誠說道:“孫郎,你做的很對,你年紀(jì)太小,若是大功都由你一人拿了,其他人的老臉往哪兒擱?能有奪占阿斯哈堡的功勞就不錯了,有了此功,你一個野戰(zhàn)軍的校尉或地方守捉使的官位是跑不了的,我明日一早就要走了,你還有什么話要說的?” 孫秀榮說道:“多謝中丞關(guān)心,小子想問的是,此戰(zhàn)過后,朝廷是如何安置七河流域諸勢力的?” 邊令誠眼睛一亮,此事也是他這幾日苦思冥想而不可得的,李輔國當(dāng)然知道,但他不可能告訴他,他只能在路上詢問蓋嘉運了。 “以孫郎來看呢?” 第(1/3)頁